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烟草(菸草)论文

烟草微核心种质构建及相关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附件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6页
英文缩略表第16-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30页
   ·烟草种质资源及其研究现状第17-21页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类型第17-19页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现状第19-20页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展望第20-21页
   ·核心种质研究进展第21-24页
     ·微核心种质的概念第21-22页
     ·构建核心种质的数据第22页
     ·种质材料的分组第22页
     ·核心种质的评价第22-24页
     ·核心种质的应用第24页
   ·烟草相关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研究进展第24-28页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主要环节第25页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在烟草中的应用第25-28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与技术路线第28-30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8页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烟草核心引物的筛选第30-38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材料第30页
     ·烟草叶片 DNA 提取第30页
     ·SSR 引物筛选及扩增第30-31页
     ·数据统计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供试种质的代表性检验第31页
     ·SSR 核心引物的筛选及供试种质的标记多态性分析第31-32页
     ·核心引物有效性验证第32-34页
   ·总结和讨论第34-38页
第三章 烟草微核心种质构建及评价第38-62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材料与数据第38页
     ·微核心种质取样规模第38页
     ·微核心种质聚类方法第38-39页
     ·微核心种质分组及取样策略第39页
     ·微核心种质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加权整合比例第39页
     ·统计分析第39-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51页
     ·烟草微核心种质取样规模研究第40-41页
     ·烟草微核心种质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加权整合研究第41-42页
     ·烟草微核心种质聚类方法研究第42-43页
     ·烟草微核心种质遗传距离研究第43-44页
     ·烟草微核心种质抽样方法研究第44-46页
     ·烟草微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第46-47页
     ·烟草微核心种质的构建结果第47-49页
     ·烟草微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评价第49-51页
   ·讨论第51-53页
     ·总体取样规模的确定第51-52页
     ·利用数量性状和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核心种质第52页
     ·具体取样策略的确定第52-53页
     ·关于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评价第53页
   ·结论第53-62页
     ·关于取样规模第53页
     ·关于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整合第53页
     ·关于聚类方法第53页
     ·关于遗传距离估算第53页
     ·关于抽样方法第53-54页
     ·关于取样策略第54页
     ·最终结果第54-62页
第四章 烤烟几个重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分析第62-71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试验材料第62页
     ·试验方法第62-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69页
     ·性状遗传方差分析及世代平均数分析第63页
     ·性状的遗传模型第63-65页
     ·性状遗传效应预测及遗传参数估计第65-69页
   ·讨论第69-70页
     ·性状遗传率比较第69页
     ·性状基因效应分析第69-70页
   ·结论第70-71页
第五章 烤烟几个生理性状的遗传分析第71-78页
   ·材料和方法第71-72页
     ·试验材料第71页
     ·遗传设计第71-72页
     ·数据分析第72页
   ·结果与分析第72-76页
     ·6 世代 SPAD 次数分布第72页
     ·性状的遗传模型第72-73页
     ·性状遗传效应预测及遗传参数估计第73-76页
   ·讨论第76-78页
第六章 结论第78-84页
   ·全文主要结论第78-79页
   ·全文主要创新点第79页
   ·关于核心种质的几点思考第79-82页
     ·材料间遗传差异的准确评价第80页
     ·抽样策略的合理应用第80-81页
     ·核心种质的动态调整第81页
     ·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评价第81-82页
     ·建立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应用核心种质第82页
   ·关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几点思考第82-84页
     ·极端亲本材料的选择第82-83页
     ·试验设计第83页
     ·数据分析第83页
     ·多年多点多时期数据的精准测定第83页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基因对数的拓展第83页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在烟草上的优先应用策略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5页
附录 部分微核心种质第95-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作者简历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定位
下一篇:人参花药、杂种胚培养及基于皂苷含量的特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