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耕作学与有机农业论文--一般耕作技术论文

黄淮海北部平原区不同土壤耕作法比较研究

附件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4-20页
   ·耕作发展概述第14页
   ·国内外土壤耕作研究进展第14-18页
     ·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7页
     ·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国内外长期浅耕及少免耕带来的生产问题的研究概况第18页
   ·国内外解决长期少免耕造成问题的研究进展第18页
   ·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新的土壤耕作法的提出第18-20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设计第20-25页
   ·试验区概况第20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第20-22页
     ·技术路线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24页
     ·主要测定指标第22-23页
     ·测定方法第23-24页
   ·数据分析第24-25页
第三章 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5-42页
   ·对土壤蓄水性能的影响第25-27页
   ·对土壤热传导性能的影响第27-30页
   ·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第30-34页
   ·对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状况的影响第34-40页
     ·对土壤剖面容重的影响第34-37页
     ·对土壤剖面孔隙状况的影响第37-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不同耕作方法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42-49页
   ·对作物株高的影响第42-43页
   ·对作物 LAI 的影响第43-44页
   ·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动态的比较第44-46页
   ·对作物灌浆速率的影响第46-47页
   ·冬小麦分蘖动态的影响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不同耕作方法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9-56页
   ·对作物 SPAD 值的影响第49-50页
   ·对作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第50-51页
   ·对作物气孔导度的影响第51-53页
   ·对作物叶片胞间 CO2 浓度的影响第53-54页
   ·对作物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不同耕作方法的作物经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比较第56-61页
   ·对单季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的影响第56-58页
   ·对两年三熟作物总产量的影响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61-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S技术的区域作物蒸散模型研究
下一篇:人工光植物工厂风机和空调协同降温节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