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言 | 第9-14页 |
一、引言 | 第9-11页 |
二、名著电影改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消费社会和视觉文化 | 第14-18页 |
第一节 视觉文化异军突起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消费主义盛行于世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电影改编中名著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性 | 第18-31页 |
第一节 繁复主题的简单明晰化 | 第18-21页 |
一、突出普世价值 | 第18-19页 |
二、传达核心精神 | 第19-20页 |
三、重构经典内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大众化”的改编策略 | 第21-26页 |
一、通俗化的叙事策略 | 第21-23页 |
二、平面化的人物塑造 | 第23-25页 |
三、欲望化的情节处理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可视性因素的凸显与放大 | 第26-28页 |
第四节 融入时代色彩和主观意志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电影改编中的爱情纯美化与经典世俗化 | 第31-41页 |
第一节 哥特经典与纯爱演绎——以《简·爱》为例 | 第31-36页 |
一、戏剧化情节的冷处理 | 第32-34页 |
二、剥离神韵的人物偶像 | 第34-35页 |
三、奇诡精细的古典画面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华丽表象下的经典世俗化--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 第36-41页 |
一、舞台剧式的场景转换 | 第37-38页 |
二、人物性格的单一化 | 第38-40页 |
三、文本深度模式淡化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文学经典与电影联姻的得与失 | 第41-56页 |
第一节 电影的消解之维 | 第41-48页 |
一、内涵的缺失 | 第42-43页 |
二、形象的异变 | 第43-45页 |
三、灵韵的消逝 | 第45-48页 |
第二节 电影的建构之维 | 第48-51页 |
一、电影中的文学立体化 | 第48-50页 |
二、拓宽文学的传播渠道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文学和电影如何共入佳境 | 第51-56页 |
一、走出刻板复制的困境 | 第51-53页 |
二、摆脱感官刺激的泥潭 | 第53-54页 |
三、跳脱商业媚俗的窠臼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篇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