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3页 |
表格清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引言 | 第14页 |
·矮塔斜拉桥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9页 |
·矮塔斜拉桥的起源 | 第14-15页 |
·矮塔斜拉桥在国外的发展 | 第15-17页 |
·矮塔斜拉桥在国内的发展 | 第17-19页 |
·矮塔斜拉桥的特点 | 第19-21页 |
·构造特点 | 第20页 |
·受力特性 | 第20-21页 |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及计算要点 | 第21-22页 |
·设计要点 | 第21页 |
·计算要点 | 第21-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 | 第22-24页 |
第2章 矮塔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4-42页 |
·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4-27页 |
·变形体的运动描述 | 第24-25页 |
·总体拉格朗日列式法(Total Lagrangian Formu1ation) | 第25-27页 |
·更新的拉格朗日列式法(U.L 列式) | 第27页 |
·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因素 | 第27-35页 |
·弯矩和轴向力耦合产生的梁柱效应 | 第27-31页 |
·大变形效应 | 第31页 |
·斜拉索垂度效应 | 第31-35页 |
·几何非线性分析的近似方法 | 第35-38页 |
·怀洪新河二号矮塔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结果 | 第38-42页 |
第3章 矮塔斜拉桥索力优化理论 | 第42-64页 |
·索力优化的基本思想 | 第42页 |
·合理成桥索力常用的确定方法 | 第42-48页 |
·指定受力状态法 | 第43-44页 |
·无约束优化法 | 第44-46页 |
·有约束优化法 | 第46页 |
·影响矩阵法 | 第46-48页 |
·怀洪新河二号特大桥概述 | 第48-51页 |
·工程简介 | 第48-49页 |
·结构技术参数 | 第49-50页 |
·结构主要材料 | 第50页 |
·结构技术标准 | 第50-51页 |
·怀洪新河二号特大桥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1-57页 |
·Midas/Civil 软件介绍 | 第51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主梁内力分析结果 | 第54-56页 |
·主梁应力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模型索力优化分析 | 第57-63页 |
·计算方法及步骤概述 | 第57-58页 |
·索力优化分析 | 第58-61页 |
·对比分析索力优化结果 | 第61-63页 |
·本章总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矮塔斜拉桥塔高的对比分析 | 第64-71页 |
·拟定三组不同的塔高 | 第64页 |
·塔高变化对索力的影响 | 第64-66页 |
·塔高变化对主梁位移的影响 | 第66-67页 |
·塔高变化对主梁应力的影响 | 第67-68页 |
·塔高变化对主梁弯矩的影响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怀洪新河二号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实施 | 第71-87页 |
·引言 | 第71页 |
·施工控制的主要依据 | 第71页 |
·施工控制的流程 | 第71-72页 |
·施工控制的测量和监控 | 第72-85页 |
·几何变形测量 | 第73-76页 |
·力学测量 | 第76-84页 |
·物理测量 | 第84-85页 |
·施工控制的要求 | 第85-86页 |
·施工控制的操作要求 | 第85-86页 |
·施工控制的精度要求 | 第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本文研究工作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