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雉科鸟类 | 第8页 |
·选择以鸡为模型 | 第8-9页 |
·玉米的种植概况 | 第9页 |
·玉米的价值 | 第9页 |
·储存过程中玉米养分的变化规律 | 第9-13页 |
·陈化玉米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 | 第13页 |
·机体抗氧化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试验设计和材料 | 第16-17页 |
·饲养管理 | 第17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17-19页 |
·玉米特性和营养素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玉米与饲粮霉菌毒素含量的检测 | 第17页 |
·生产性能 | 第17-18页 |
·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 | 第18页 |
·血清IgG含量、血清ND-Ab效价和血清溶菌酶活性 | 第18页 |
·消化器官相对重量和免疫器官指数 | 第18页 |
·肝脏和小肠黏膜组织抗氧化指标及组织蛋白含量的检测 | 第18页 |
·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检测 | 第18-19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3 结果 | 第20-30页 |
·不同储存期玉米营养素含量及特性 | 第20-21页 |
·玉米与饲粮霉菌毒索含量 | 第21-23页 |
·生产性能 | 第23页 |
·消化器官相对重量 | 第23-24页 |
·肝脏抗氧化功能 | 第24页 |
·小肠黏膜抗氧化指标 | 第24-26页 |
·肠黏膜形态结构 | 第26-27页 |
·免疫器官指数 | 第27页 |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 | 第27-28页 |
·血清IgG含量 | 第28页 |
·新城疫抗体效价 | 第28-29页 |
·溶菌酶活性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35页 |
·玉米的理化特性 | 第30页 |
·玉米和饲粮中的霉菌毒素 | 第30页 |
·不同储存期玉米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储存期玉米对鸡消化器官相对重量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储存期玉米对鸡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肝脏和小肠黏膜的抗氧化功能 | 第31-32页 |
·肠道形态结构 | 第32-33页 |
·免疫器官指数 | 第33页 |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 | 第33页 |
·血清免疫指标 | 第33-34页 |
·分析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