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配合力研究 | 第12-14页 |
·配合力研究与杂交育种 | 第12-14页 |
·配合力分析方法 | 第14页 |
·作物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连锁定位 | 第16-18页 |
·连锁定位的群体 | 第16页 |
·连锁定位的方法 | 第16-17页 |
·精细定位和克隆 | 第17-18页 |
·关联分析 | 第18-19页 |
·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的整合 | 第19页 |
·作物配合力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1页 |
·导入系及测交群体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表型鉴定 | 第21-22页 |
·导入系基因型分析 | 第22-23页 |
·DNA的提取及质量鉴定 | 第22-23页 |
·SSR基因型分析 | 第23页 |
·导入系各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23页 |
·数据分析及显著位点检测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8页 |
·导入系基因型分析 | 第25页 |
·各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25-29页 |
·导入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表现及方差分析 | 第25-28页 |
·单株产量配合力与其它性状配合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各性状GCA显著位点检测结果 | 第29-33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定位结果 | 第29-30页 |
·产量相关性状及生育期GCA定位结果 | 第30-33页 |
·各性状SCA显著位点检测结果 | 第33-37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SCA定位结果 | 第33-35页 |
·产量相关性状及生育期性状SCA定位结果 | 第35-37页 |
·导入系自身与GCA、SCA共定位到的位点数统计 | 第37页 |
·导入系群体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导入系群体各性状表现 | 第37-39页 |
·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显著位点检测结果 | 第39-44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定位结果 | 第39页 |
·产量相关性状定位结果 | 第39-44页 |
·生育期性状QTL定位结果 | 第44页 |
·单株产量性状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导入系自身性状与其对应配合力的关系 | 第45-47页 |
·导入系自身性状与对应GCA的相关性 | 第45页 |
·导入系自身性状与其对应的SCA的相关性 | 第45-47页 |
·GCA聚合效应分析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52页 |
·基于分子标记的QTL定位可以促进配合力遗传基础的研究 | 第48-49页 |
·配合力与导入系自身表现的关系 | 第49页 |
·单株产量配合力与其它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呈显著的相关性 | 第49-50页 |
·GCA位点聚合效应分析及育种应用 | 第50页 |
·本研究的不足和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附录A | 第62-66页 |
附录1 DNA抽提方法及试剂配方 | 第62-63页 |
附录2 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 第63页 |
附录3 PAGE胶的制备及试剂配方 | 第63-66页 |
附录B | 第66-67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