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4页 |
附表索引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0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煤沥青的主要来源及其一般性质 | 第16-17页 |
·煤沥青改性工艺研究 | 第17-19页 |
·高温热聚法 | 第18页 |
·真空闪蒸法(减压蒸馏法) | 第18-19页 |
·氧化热聚法 | 第19页 |
·煤沥青的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能 | 第19-23页 |
·煤沥青的结构组成 | 第19-20页 |
·煤沥青的组分分析 | 第20-21页 |
·煤沥青的工艺性能 | 第21-23页 |
·煤沥青的应用 | 第23-26页 |
·粘结剂沥青和浸渍剂沥青 | 第23-24页 |
·煤沥青针状焦 | 第24-25页 |
·中间相沥青 | 第25页 |
·煤沥青涂料 | 第25页 |
·煤沥青燃料油 | 第25页 |
·筑路用沥青 | 第25-26页 |
·煤沥青改质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7页 |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27-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 | 第30-39页 |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 第30-32页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1-32页 |
·实验流程 | 第32-33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3-36页 |
·固定碳(FC)的测定 | 第33-34页 |
·灰分(Ash)的测定 | 第34页 |
·挥发分(Vad)的测定 | 第34页 |
·水分的测定 | 第34-35页 |
·软化点(SP)的测定 | 第35页 |
·族组分分析 | 第35-36页 |
·流变性能分析 | 第36页 |
·结构表征 | 第36-39页 |
·综合热分析(TG-DSC) | 第36页 |
·偏振光显微镜 | 第36-37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7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 | 第37页 |
·环境扫描电镜(SEM) | 第37-39页 |
第3章 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研究 | 第39-58页 |
·引言 | 第39页 |
·热聚合改性中温煤沥青研究 | 第39-43页 |
·基本参数 | 第39-40页 |
·族组分分析 | 第40-42页 |
·流变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无烟煤为添加剂热聚合改性中温煤沥青研究 | 第43-48页 |
·添加剂用量对煤沥青热聚合改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改性温度对煤沥青热聚合改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煤沥青综合热分析 | 第46-48页 |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无烟煤为添加剂热聚合改性中温煤沥青研究 | 第48-56页 |
·基本参数 | 第49页 |
·族组分分析 | 第49-50页 |
·流变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煤沥青综合热分析 | 第52-54页 |
·煤沥青组分的综合热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煤沥青微观结构及改性机理研究 | 第58-75页 |
·引言 | 第58页 |
·偏光显微镜分析 | 第58-60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6页 |
·无烟煤热聚合改性前后煤沥青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62页 |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 +无烟煤热聚合改性前后煤沥青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4页 |
·煤沥青组分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66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 第66-70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