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4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 ·国内外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达马拉造山带中央带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21-22页 |
| ·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 | 第22-24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4-48页 |
| ·达马拉造山带地质概况 | 第24-28页 |
| ·中央带地质概况 | 第28-36页 |
| ·地层概况 | 第28-32页 |
| ·区域构造及变质作用 | 第32-35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35-36页 |
| ·欢乐谷地区地质概况 | 第36-48页 |
| ·地层 | 第36-42页 |
| ·构造 | 第42-46页 |
| ·岩浆岩 | 第46-48页 |
| 3 欢乐谷地区花岗质岩石岩石学特征 | 第48-68页 |
| ·Abbabis 片麻状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 第48-49页 |
| ·斑状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 第49-50页 |
| ·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 第50-52页 |
| ·白岗岩岩石学特征 | 第52-60页 |
| ·白岗岩矿物学特征 | 第60-68页 |
| ·B 类白岗岩中石榴子石矿物化学特征 | 第60-62页 |
| ·白岗岩中斜长石矿物化学特征 | 第62-64页 |
| ·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 | 第64-68页 |
| 4 欢乐谷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 | 第68-85页 |
| ·样品制备及测试 | 第68-69页 |
| ·锆石分选 | 第68页 |
| ·样品靶的制备和显微图像采集 | 第68页 |
| ·年龄测定方法 | 第68-69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9-85页 |
| ·斑状花岗岩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测定结果 | 第69-71页 |
| ·黑云母花岗岩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测定结果 | 第71-72页 |
| ·白岗岩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测定结果 | 第72-85页 |
| 5 欢乐谷地区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85-128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85-88页 |
| ·样品制备 | 第85页 |
| ·样品测试方法 | 第85-88页 |
| ·欢乐谷地区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88-128页 |
| ·Abbabis 片麻状花岗岩 | 第88-91页 |
| ·斑状花岗岩 | 第91-98页 |
| ·黑云母花岗岩 | 第98-105页 |
| ·白岗岩 | 第105-128页 |
| 6 欢乐谷地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 第128-148页 |
| ·Abbabis 片麻状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129-132页 |
| ·成因类型划分 | 第129-130页 |
| ·源区分析 | 第130页 |
| ·构造背景 | 第130-132页 |
| ·斑状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132-135页 |
| ·成因类型划分 | 第132-133页 |
| ·源区分析 | 第133-134页 |
| ·构造背景 | 第134-135页 |
| ·黑云母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135-138页 |
| ·成因类型划分 | 第135-136页 |
| ·源区分析 | 第136-137页 |
| ·构造背景 | 第137-138页 |
| ·白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138-144页 |
| ·成因类型划分 | 第138-140页 |
| ·源区分析 | 第140-141页 |
| ·构造背景 | 第141-144页 |
| ·欢乐谷地区花岗岩的侵位模式 | 第144-148页 |
| 7 欢乐谷地区白岗岩与铀成矿关系探讨 | 第148-153页 |
| ·白岗岩年代学与铀成矿年代学关系 | 第148-149页 |
| ·白岗岩物质组成与铀成矿的关系 | 第149-151页 |
| ·白岗岩的构造背景与铀成矿关系 | 第151-153页 |
| 8 结论 | 第153-1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6-170页 |
| 致谢 | 第170-172页 |
| 附录 | 第172-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