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转基因技术在果树方面的应用 | 第9-12页 |
·转基因技术的作用原理和发生机制 | 第9页 |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方法 | 第9-10页 |
·基因工程在果树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 第10-12页 |
·展望 | 第12页 |
·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2-15页 |
·核酸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外源蛋白质检测 | 第14-15页 |
·其他检测技术 | 第15页 |
·荧光定量PCR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荧光嵌合法 | 第16页 |
·荧光探针法 | 第16-17页 |
·转基因在植物中表达机制的研究 | 第17-18页 |
·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中的整合及表达特性 | 第17-18页 |
·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18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材料 | 第20页 |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菌株和载体质粒 | 第20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0-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21-22页 |
·欧李总RNA的提取 | 第22页 |
·总RNA质量的检测及浓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RT-PCR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3页 |
·cDNA的合成 | 第23页 |
·欧李rolC基因PCR扩增 | 第23-24页 |
·PCR反应体系和条件 | 第24页 |
·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24页 |
·引物和探针浓度的优化 | 第24页 |
·RT-PCR产物电泳检测 | 第24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24-26页 |
·Real-time PCR的引物设计 | 第24-25页 |
·测浓度计算质粒拷贝数 | 第2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Real-time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5页 |
·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的建立 | 第25-26页 |
·退火温度优化测试 | 第26页 |
·转ROLC基因欧李组培苗的生物学特性 | 第26页 |
·欧李不同株系增殖能力比较 | 第26页 |
·欧李不同株系生根能力比较 | 第26页 |
·不同株系欧李移栽后生长状况 | 第26页 |
·欧李各个株系在低温条件下的转录表达情况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RT-PCR检测 | 第27-28页 |
·欧李叶片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27页 |
·退火温度的优化结果 | 第27页 |
·引物的优化结果 | 第27页 |
·各个株系ROLC基因的检测 | 第27-28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 | 第28-32页 |
·退火温度的优化结果 | 第28-29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灵敏度检测 | 第29-30页 |
·溶解曲线分析 | 第30页 |
·荧光绝对定量PCR测定欧李各个株系中ROLC基因表达 | 第30-32页 |
·转ROLC基因对欧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32-38页 |
·欧李各个株系在非生根培养基中的生根状况 | 第32页 |
·欧李各个株系在生根培养基中的生根状况 | 第32-36页 |
·欧李各个株系在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分析 | 第32-35页 |
·欧李各个株系在生根培养基中根长度分析 | 第35-36页 |
·转ROLC欧李株系和CK在不同6-BA浓度MS培养基中的增殖率分析 | 第36页 |
·各个品系欧李组培苗移栽后植株高度变化 | 第36-37页 |
·不同株系移栽后节间长和节间数的变化 | 第37-38页 |
·ROLC基因的表达稳定性 | 第38-39页 |
·ROLC基因在无性繁殖中的表达稳定性 | 第38页 |
·ROLC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Abstract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