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与立题依据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外关于科技人才及创新能力研究 | 第14-16页 |
·国内关于科技人才及创新能力研究 | 第16-19页 |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人力资本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页 |
·近代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协同论 | 第23-24页 |
·区域经济发展论 | 第24-25页 |
·区位理论 | 第24-25页 |
·区域发展理论 | 第25页 |
·新经济地理理论 | 第25页 |
·创新理论 | 第25-28页 |
3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互动机理分析 | 第28-36页 |
·区域科技人才内涵及特征 | 第28-29页 |
·区域科技人才内涵 | 第28页 |
·区域科技人才特征 | 第28-29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界定 | 第29-32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内涵 | 第29-30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分类及特点 | 第30-31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互动机理分析 | 第32-36页 |
·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 第32-33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第33-36页 |
4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第36-42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39页 |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 | 第39-42页 |
5 中国各地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实证研究 | 第42-66页 |
·中国各地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指标的数据分析 | 第42-45页 |
·中国各地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指标数据来源 | 第42页 |
·中国各地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度求解 | 第42-45页 |
·中国各地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 第45-62页 |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6页 |
·研究方法 | 第62-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6 对策与建议 | 第66-70页 |
·企业层面 | 第66-67页 |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 | 第66页 |
·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研发及技术转化能力 | 第66-67页 |
·加强大学及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引进能力 | 第67页 |
·培育新型企业创新文化 | 第67页 |
·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 第67页 |
·产业层面 | 第67-68页 |
·推动产业升级,推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 | 第67-68页 |
·为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的产业经济环境 | 第68页 |
·区域层面 | 第68-70页 |
·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投入力度,调整科技投入结构 | 第68页 |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 第68-69页 |
·制定相关政策,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 第69页 |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 第69页 |
·优化科技人才创新环境 | 第69-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4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