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7-13页 |
·极化 SAR 分类 | 第7-9页 |
·极化 SAR 统计模型 | 第9-11页 |
·基于有限混合模型的聚类 | 第11-13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极化 SAR 理论基础 | 第16-33页 |
·SAR 数据的特点 | 第16-18页 |
·空间分辨率 | 第16页 |
·波长 | 第16-17页 |
·相干斑 | 第17页 |
·地形影响 | 第17-18页 |
·电磁波的极化以及极化 SAR 数据的表示 | 第18-20页 |
·电磁波的极化及其表征 | 第18-19页 |
·极化 SAR 数据的表示 | 第19-20页 |
·微波成像中的几种基本散射机理 | 第20-22页 |
·极化 SAR 目标分解 | 第22-24页 |
·相干极化目标分解 | 第22-23页 |
·非相干极化目标分解 | 第23-24页 |
·SAR 相干斑的统计特征 | 第24-28页 |
·SAR 相干斑的形成机理 | 第24-25页 |
·单极化 SAR 图像相干斑的统计特征 | 第25-27页 |
·多极化 SAR 图像相干斑的统计特征 | 第27-28页 |
·SAR 图像的数据模型 | 第28-33页 |
·经验数据分布 | 第28-29页 |
·乘积模型 | 第29-33页 |
3 实验区及数据预处理 | 第33-40页 |
·实验区概况 | 第33-34页 |
·实验区数据的获取 | 第34-37页 |
·SAR 数据 | 第34-35页 |
·TM 数据 | 第35页 |
·地面实况数据 | 第35-37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37-40页 |
·极化 SAR 数据预处理 | 第37-38页 |
·TM 影像预处理 | 第38-39页 |
·选取验证样本 | 第39-40页 |
4 基于有限混合模型的极化 SAR 影像分类 | 第40-48页 |
·有限混合模型基本原理 | 第40-42页 |
·分支数的选取 | 第41页 |
·EM 算法 | 第41-42页 |
·初始化方法 | 第42页 |
·基于有限混合 Wishart 模型的极化 SAR 影像分类 | 第42-43页 |
·基于有限混合 K-Wishart 模型的极化 SAR 影像分类 | 第43-48页 |
·基于 K-Wishart 分布的几种典型地物纹理参数估计 | 第44-47页 |
·基于有限混合 K-Wishart 模型的聚类 | 第47-48页 |
5 实验分析及结果比较 | 第48-52页 |
·基于 Wishart 与 K-Wishart 模型的极化 SAR 影像分类结果 | 第48-50页 |
·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