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植物内生细菌概述 | 第9-10页 |
·潜伏侵染 | 第9页 |
·植物内生细菌 | 第9-10页 |
·植物内生细菌与潜伏侵染 | 第10页 |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群变化的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传统分离鉴定的培养法 | 第10-11页 |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非培养法 | 第11-14页 |
·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4-15页 |
·促生作用 | 第14页 |
·固氮作用 | 第14-15页 |
·生物防治 | 第15页 |
·细菌分类鉴定 | 第15-17页 |
·传统分类鉴定 | 第15-16页 |
·化学分类鉴定 | 第16页 |
·遗传分类鉴定 | 第16-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4.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23-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两株细菌新种鉴定 | 第26-30页 |
·供试菌株 | 第26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0-55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鉴定 | 第30-40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鉴定结果 | 第30-36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6-40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 | 第40-42页 |
·欧美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 | 第40-41页 |
·三倍体毛白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 | 第41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 | 第41-42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 | 第42-44页 |
·不同季节两种杨树内生细菌种类动态变化 | 第42-43页 |
·不同季节两种杨树内生细菌数量动态变化 | 第43-44页 |
·不同种杨树间内生细菌种群多样性季节动态 | 第44-46页 |
·两株细菌新种鉴定 | 第46-55页 |
·16S rDNA全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46-49页 |
·菌落及细胞形态特征 | 第49页 |
·常见生理生化指标 | 第49-53页 |
·DNA-DNA杂交结果及G+C含量 | 第53页 |
·全细胞脂肪酸含量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5-62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区系分析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55-59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多样性 | 第55-57页 |
·两种杨树内生细菌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 第57页 |
·两种杨树不同季节内生细菌多样性变化规律 | 第57-59页 |
·两株细菌新种的描述 | 第59-62页 |
·Lampropedia puyangenesis sp.nov的描述 | 第59-60页 |
·Microbacterium populi sp.nov的描述 | 第60页 |
·两株细菌新种的潜在应用价值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读研期间发表及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