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EPON网络质量预测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8页 |
2.1 预测EPON网络质量模型演进 | 第20-23页 |
2.1.1 传统预测EPON网络质量模型 | 第20-21页 |
2.1.2 基于关联技术的EPON网络质量预测模型设计 | 第21-23页 |
2.2 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2.1 鱼骨图法 | 第23页 |
2.2.2 头脑风暴法 | 第23页 |
2.2.3 专家小组法 | 第23-24页 |
2.3 数据关联分析内容 | 第24-28页 |
2.3.1 数据关联分析预测的流程 | 第24-25页 |
2.3.2 数据关联分析A算法与其它算法比较 | 第25页 |
2.3.3 数据关联分析预测的方法 | 第25-28页 |
第三章 EPON网络质量问题收集 | 第28-42页 |
3.1 EPON组网特点及质量问题 | 第28-32页 |
3.1.1 EPON组网的业务特点 | 第28-29页 |
3.1.2 EPON组网的技术特点及组网方式 | 第29-31页 |
3.1.3 EPON网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 第31页 |
3.1.4 质量问题分析过程 | 第31-32页 |
3.2 定性方式收集数据 | 第32-34页 |
3.2.1 鱼骨图根本问题收集 | 第32-33页 |
3.2.2 头脑风暴问题收集 | 第33-34页 |
3.2.3 专家小组问题收集 | 第34页 |
3.2.4 定性方式所收集问题的特征及共性 | 第34页 |
3.3 定量方式收集数据 | 第34-36页 |
3.3.1 网管告警信息收集 | 第35页 |
3.3.2 以往历年用户故障单信息收集 | 第35-36页 |
3.3.3 网络设备中探针告警收集 | 第36页 |
3.3.4 定量方式所收集问题的特征及共性 | 第36页 |
3.4 数据的整理 | 第36-42页 |
3.4.1 故障数据的统计及分布 | 第37-39页 |
3.4.2 按照数据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整理 | 第39-42页 |
第四章 EPON网络质量分析 | 第42-56页 |
4.1 定性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4.1.1 头脑风暴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4.1.2 专家小组原因分析 | 第43页 |
4.2 定量原因分析 | 第43-53页 |
4.2.1 数据关联分析过程 | 第43-50页 |
4.2.2 置信度与支持度分析 | 第50-51页 |
4.2.3 作用度分析 | 第51-53页 |
4.3 依据关联数据推算强关联关系 | 第53-56页 |
第五章 预测质量问题并实施EPON网络质量改进 | 第56-68页 |
5.1 依据强关联关系并参考定性原因预测网络质量 | 第56-58页 |
5.2 依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组织管理改进 | 第58-61页 |
5.2.1 工作流程改进 | 第58-59页 |
5.2.2 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 | 第59-61页 |
5.3 依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设备层改进 | 第61-63页 |
5.3.1 网络设备结构设计改进 | 第61-62页 |
5.3.2 网络设备间线路改进 | 第62页 |
5.3.3 电源设备改进 | 第62页 |
5.3.4 环境设备改进 | 第62-63页 |
5.4 依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人力资源改进 | 第63-64页 |
5.4.1 提高培训水平 | 第63页 |
5.4.2 绩效考核 | 第63-64页 |
5.5 依据预测分析对EPON网络质量改进前后对比 | 第64-67页 |
5.5.1 故障率改进 | 第64-66页 |
5.5.2 用户投诉改进 | 第66-67页 |
5.6 质量改进总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68页 |
6.2 存在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