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物业税的基本理论 | 第11-14页 |
(一)物业税的概念 | 第11页 |
(二)物业税的特征 | 第11-12页 |
(三)物业税的法理基础 | 第12-14页 |
二、物业税的可税性分析 | 第14-21页 |
(一)经济上的可税性 | 第14-16页 |
1.征收物业税的必要性之一:房价飞涨 | 第14-15页 |
2.征收物业税的必要性之二:地方财政收入过于依赖土地财政 | 第15-16页 |
(二)法律上的可税性 | 第16-17页 |
(三)制度上的可税性 | 第17-18页 |
1.宏观税制的不合理 | 第17-18页 |
2.微观领域的不合理 | 第18页 |
(四)物业税成为地方税主体的可能性 | 第18-21页 |
三、物业税与物权的关系 | 第21-24页 |
(一)物业税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 | 第21-22页 |
(二)物业税与土地使用权的关系 | 第22-23页 |
(三)物业税与房屋所有权的关系 | 第23-24页 |
四、先进国家地区的制度及启示 | 第24-29页 |
(一)美国 | 第24-26页 |
1.改良资本价值 | 第25页 |
2.未改良资本价值 | 第25页 |
3.租金收益 | 第25-26页 |
(二)英国 | 第26-27页 |
(三)香港 | 第27页 |
(四)国外物业税征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五、我国物业税法的建构 | 第29-38页 |
(一)物业税法的原则 | 第29-30页 |
1.税收法定的原则 | 第29页 |
2.公平税负的原则 | 第29页 |
3.效率原则 | 第29-30页 |
4.财政原则 | 第30页 |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30页 |
(二)物业税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0-32页 |
1.一般财产税立法模式 | 第31页 |
2.个别财产税立法模式 | 第31-32页 |
(三)物业税与现行房地产税费制度的衔接 | 第32页 |
(四)物业税相关的配套制度 | 第32-33页 |
(五)物业税法具体制度的建构 | 第33-38页 |
1.纳税人 | 第33页 |
2.税率 | 第33-34页 |
3.征税对象 | 第34-35页 |
4.计税依据 | 第35页 |
5.纳税期限 | 第35-36页 |
6.减免税条款 | 第36-37页 |
7.缴税地点 | 第37页 |
8.物业税的抗辩制度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