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岩性影响较大元素(LLI)的异常区域圈定及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1-17页 |
| ·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 ·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确定方法综述 | 第13-17页 |
| ·传统方法圈定元素异常 | 第13-14页 |
| ·分形方法圈定元素异常 | 第14-15页 |
| ·趋势面方法圈定化探异常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取得的主要认识和进展 | 第18-20页 |
| 第四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32页 |
| ·区域地层 | 第20-23页 |
| ·太古界 | 第20-21页 |
| ·元古界 | 第21-22页 |
| ·中生界 | 第22-23页 |
| ·新生界 | 第23页 |
| ·区域构造 | 第23-25页 |
| ·褶皱构造 | 第23页 |
| ·断裂构造 | 第23-25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25-26页 |
| ·侵入岩 | 第25-26页 |
| ·火山岩 | 第26页 |
| ·区域成矿作用特征 | 第26-28页 |
| ·基底形成阶段 | 第27页 |
| ·盖层发展阶段 | 第27页 |
| ·强烈活动阶段 | 第27-28页 |
| ·区域控矿特征 | 第28-32页 |
| ·构造控矿 | 第28-29页 |
| ·岩浆岩控矿 | 第29-32页 |
| 第五章 统计方法圈定化探元素异常 | 第32-38页 |
| ·方法原理 | 第32页 |
| ·实现过程 | 第32-36页 |
| ·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六章 衬度值法异常圈定 | 第38-54页 |
| ·数据概况 | 第38-39页 |
| ·张家口地区岩石地层元素分布 | 第39-44页 |
| ·沉积岩类 | 第39-40页 |
| ·火山岩类 | 第40-41页 |
| ·变质岩类 | 第41页 |
| ·侵入岩类 | 第41-44页 |
| ·衬度值法原理及实现过程 | 第44-45页 |
| ·数据处理步骤 | 第45-46页 |
| ·处理结果 | 第46-48页 |
| ·效果分析 | 第48-50页 |
| ·成矿远景区 | 第50-54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 第54-57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存在问题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