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造纸工业论文

棉杆半化学浆制浆造纸废水梯级混凝—生物炭处理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概述第9-28页
   ·造纸工业及其污染现状第9-10页
   ·棉杆高得率制浆造纸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高得率制浆技术第12-14页
     ·高得率制浆的发展过程第12-13页
     ·高得率制浆技术特点第13-14页
   ·国内外高强瓦楞纸的现状及进展第14-18页
     ·瓦楞纸在包装和印刷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我国瓦楞纸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棉杆造纸厂工艺流程及废水来源和水质特征第18-20页
     ·棉杆造纸工艺流程第18-19页
     ·造纸废水来源及水质特征第19-20页
   ·国内外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第20-24页
     ·国内外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现状第2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法综述第20-24页
   ·絮凝剂在造纸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4-26页
     ·絮凝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第24-25页
     ·絮凝剂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5-26页
   ·活性炭技术第26-28页
     ·活性炭技术简介第26-27页
     ·生物活性炭的生物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联合作用机理第27-28页
2 选题背景及研究重点第28-29页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第28页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8页
   ·本课题创新点第28-29页
3 梯级混凝法处理棉杆造纸废水二沉池出水的小试研究第29-36页
   ·实验部分第29页
     ·水样第29页
     ·仪器及药剂第29页
     ·测定方法第29页
   ·试验方案的确定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5页
     ·废水不同的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PAC的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梯级混凝与常规混凝的比较第32-33页
     ·污泥回流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第33-34页
     ·PAM用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梯级混凝法在速生材和棉杆造纸废水中的小试试验对比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梯级混凝法对不同COD进水处理效果的研究第36-49页
   ·试验水样第36页
   ·试验方法第36页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36-48页
     ·PAC投加量对不同COD进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第36-43页
     ·药剂投加量与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关系第43-46页
     ·不同COD进水对应的理想投加量关系第46-47页
     ·不同COD进水对应的加药成本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梯级混凝+生物活性炭联合工艺处理棉杆造纸废水的中试研究第49-65页
   ·中试试验材料来源第49-51页
     ·中试试验所在造纸厂简介第49-50页
     ·中试试验所用水质第50-51页
   ·试验方案第51-53页
     ·中试工艺流程第51-52页
     ·试验装置简介第52页
     ·工艺简介第52-53页
   ·试验部分第53-54页
     ·仪器及药剂第53-54页
     ·测定方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59页
     ·梯级混凝段一二级混凝对不同COD进水COD的去除率第54-55页
     ·梯级混凝一二级混凝对不同COD进水色度的去除率第55页
     ·梯级混凝中试和小试的效果比较第55页
     ·生物活性炭对不同进水COD的COD去除效果第55-56页
     ·生物活性炭对不同进水COD的色度去除效果第56-57页
     ·生物活性炭用于速生材和棉杆制浆造纸废水处理的比较第57-59页
   ·棉杆造纸废水COD与色度的关系第59-61页
     ·色度与COD的关系第59-60页
     ·加标回收实验验证色度-COD相关关系公式的准确度第60-61页
   ·满足本色浆造纸废水处理新工艺提出第61-64页
     ·制浆造纸工业新标准第61-62页
     ·本色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的提出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结论第65-66页
7 展望第66-67页
8 参考文献第67-72页
9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2-73页
10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人体测量数据的服装结构设计应用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木质素类模型物—对羟基苯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