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蔷薇、玫瑰、月季论文

金叶弯刺蔷薇叶片形态、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8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第15-23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来源第15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类型第15-16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叶片组织结构第16-17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生理机制第17-18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第18-19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酶促及非酶促防御系统第19-20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遗传机制第20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分子机制第20-23页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应用第23页
   ·观赏植物金叶突变体研究进展第23-25页
     ·观赏植物金叶突变体的叶色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第24页
     ·观赏植物金叶突变体的叶片组织结构第24-25页
     ·观赏植物金叶突变体的生理机制第25页
     ·观赏植物叶色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第25页
   ·本研究的来源及目的、意义第25-27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金叶弯刺蔷薇的叶片形态及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分析第28-3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试验材料第28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8-30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片形态指标第30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扫描电镜结果第30-32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片组织结构第32-33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第33-34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片色素含量第34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及关键酶第34-35页
   ·讨论第35-38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片形态结构比较第35-36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第36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比较第36-38页
第三章 金叶弯刺蔷薇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分析第38-48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试验材料第38-39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39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9-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的光响应曲线及模拟参数第40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的 CO2响应曲线及模拟参数第40-41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春季晴天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第41-42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秋季晴天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第42-43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片秋季黎明前的 Fo 及 Fv/Fm 变化第43-44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秋季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日变化第44页
   ·讨论第44-48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光响应曲线和 CO2响应曲线比较第44-45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春季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比较第45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秋季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比较第45-46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秋季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日变化比较第46-48页
第四章 金叶弯刺蔷薇秋季晴天光保护机制的日变化分析第48-59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试验材料第48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48-50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片叶黄素循环各组分变化第50-52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 SOD、POD、CAT 活性日变化第52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 APX、GR 活性日变化第52-54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 AsA-GSH 循环系统日变化第54-55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 H2O2含量和 MDA 含量日变化第55-56页
   ·讨论第56-59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叶黄素循环系统比较第56-57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酶促防御系统日变化比较第57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的 AsA-GSH 循环日变化比较第57页
     ·弯刺蔷薇和金叶弯刺蔷薇的 H2O2和 MDA 含量日变化比较第57-59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树不同冠层叶片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季节变化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西洋参皂苷和多糖的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