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5种常见灌木的固碳能力及其与叶性状的关系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前言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植物一年生枝 | 第12-13页 |
·植物叶性状与构型 | 第13-16页 |
·城市植被碳储量 | 第16-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实验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6-50页 |
·灌木固碳能力差异性分析 | 第26-33页 |
·常绿灌木单位林冠体积一年生枝生物量和碳储量 | 第26-29页 |
·落叶灌木单位林冠体积一年生枝生物量与碳储量 | 第29-32页 |
·上海常见灌木固碳能力分级 | 第32-33页 |
·灌木构型与一年生枝生物量回归模型 | 第33-36页 |
·灌木冠幅与一年生枝生物量回归模型 | 第33-35页 |
·灌木冠体积与一年生枝生物量回归模型 | 第35-36页 |
·灌木叶性状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 | 第36-44页 |
·灌木叶性状差异性分析 | 第36-43页 |
·灌木叶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灌木叶性状与固碳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44-50页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 第50-57页 |
·灌木固碳能力差异性分析 | 第50-51页 |
·灌木构型与一年生枝生物量回归模型 | 第51-52页 |
·灌木叶性状差异性与相关性 | 第52-55页 |
·灌木叶性状与固碳能力相关性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