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内河通航环境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引言 | 第11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拟采取的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页 |
·研究拟采取的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地形建模及仿真环境的构建技术研究 | 第18-40页 |
·功能实现流程 | 第18-19页 |
·地形建模数据采集与转换 | 第19-25页 |
·地形的数字化与数据获取 | 第19-21页 |
·图形文件分析与数据提取 | 第21-25页 |
·基于真实数据的三维地形实现 | 第25-37页 |
·地形坐标间转换 | 第25-30页 |
·DEM数据内插方法 | 第30-31页 |
·离散点插值获得网格数据 | 第31-33页 |
·Matlab实现网格数据的转换 | 第33-37页 |
·三维地形模型的加载 | 第37-40页 |
·OGRE中地形加载方法研究 | 第37-39页 |
·三维地形的加载与显示 | 第39-40页 |
第3章 水波动画的三维仿真技术研究 | 第40-51页 |
·水波类别及其仿真研究 | 第40-43页 |
·水面波浪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水波仿真的相关研究 | 第42-43页 |
·水面仿真模型的设计与构造 | 第43-47页 |
·细胞自动机理论 | 第43-45页 |
·二维浅水方程 | 第45页 |
·二维浅水方程的线性化 | 第45-46页 |
·水波状态的演化规则 | 第46-47页 |
·光照渲染等技术对水波仿真的视觉影响 | 第47-48页 |
·水波的光照模型 | 第47-48页 |
·水面的反射与折射 | 第48页 |
·三类最常见水波的仿真 | 第48-51页 |
·风浪 | 第48-49页 |
·雨水波浪 | 第49页 |
·船舶航行形成的船行波 | 第49-51页 |
第4章 多模型渲染对层次细节技术的研究 | 第51-59页 |
·OGRE相关理论与特性 | 第51-54页 |
·OGRE相关知识 | 第51-52页 |
·OGRE引擎的功能特性 | 第52-53页 |
·OGRE的驱动结构以及三维仿真框架 | 第53-54页 |
·三维模型的特征以及预加载 | 第54-56页 |
·三维模型的特征 | 第54页 |
·解决大量模型快速加载的有效算法 | 第54-55页 |
·模型预加载功能的研究 | 第55-56页 |
·模型、纹理和材质 | 第56-57页 |
·层次细节技术原理及应用研究 | 第57-59页 |
·LOD原理 | 第57-58页 |
·层次细节技术的实现步骤 | 第58-59页 |
第5章 三维内河通航环境仿真功能实现 | 第59-71页 |
·内河通航仿真系统场景模型的加载 | 第59-61页 |
·轨迹回放 | 第61-65页 |
·根据已转换的船行数据载入船体 | 第61-62页 |
·船舶轨迹回放数据处理 | 第62-65页 |
·三维漫游仿真 | 第65-68页 |
·OGRE输入系统 | 第65-66页 |
·CEGUI实现多视口 | 第66-67页 |
·三维场景漫游查看 | 第67-68页 |
·操控船舶与船舶搁浅检测 | 第68-71页 |
·第一人称视角操纵船舶 | 第68-69页 |
·碰撞和搁浅监测控制 | 第69-7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