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歌民谣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4页
2 大后方民歌民谣的兴盛及原因第14-23页
   ·大后方民歌民谣的兴盛表现第14-17页
     ·创作时间持续久长,作者众多作品量大第15页
     ·地域分布广,影响范围大第15-16页
     ·题材内容社会性强,丰富深刻第16页
     ·文学形式灵活多样,精彩纷呈第16-17页
   ·大后方民歌民谣之兴盛原因第17-23页
     ·适应抗战文学需求的文学特性第18-19页
     ·文学社团和机构组织的大力推动第19-20页
     ·理论界的强烈支持倡导第20-21页
     ·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创作第21页
     ·出版界的鼎力相助第21-23页
3 大后方民歌民谣的时代特质第23-33页
   ·作者身份的变化第23-26页
   ·歌谣社会功能的突显和强化第26-28页
   ·社会性集体情感的表达第28-29页
   ·题材内容的时代性第29-31页
   ·鲜明而统一的主题: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第31-33页
4 大后方歌谣在继承与创新中的艺术表现特点第33-41页
   ·社会性事件、现象与歌谣内容的对应表现第33-35页
   ·说理性的介入和抒情性的结合第35-36页
   ·直白性的表达和比兴手法的并用第36-38页
   ·语言的国语化和地方语的消减第38-41页
5 结语第41-46页
   ·时代民族精神的形成第41-43页
   ·集体智慧的体现第43-44页
   ·对后世影响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视角下的昌耀创作研究
下一篇:清丽其外,哀伤其内--韦庄词美学意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