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中区分优先级服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缩略语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 ·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络的背景 | 第12-13页 |
| ·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络的发展 | 第13页 |
| ·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络的重要性 | 第13-16页 |
| ·双向传输网络的指导原则和任务目标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2章 有线电视双向传输接入网的技术标准 | 第19-29页 |
| ·有线电视接入网的发展 | 第19页 |
| ·双向传输接入网的技术标准 | 第19-27页 |
| ·DOCSIS技术标准 | 第19-21页 |
| ·Homepluge AV技术标准 | 第21-22页 |
| ·HiNOC技术标准 | 第22-25页 |
| ·C-DOCSIS技术标准 | 第25-27页 |
| ·技术标准性能比较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的组网方案 | 第29-41页 |
| ·双向传输网的技术组网方案 | 第29-37页 |
| ·FTTZ+CMTS | 第29-31页 |
| ·FTTB+EPON+LAN | 第31-33页 |
| ·FTTB+EPON+EOC | 第33-35页 |
| ·FTTB+EPON+C-DOCSIS | 第35-37页 |
| ·四种方案分析评估 | 第37-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区分优先级服务的非对称轮询系统研究 | 第41-63页 |
| ·轮询系统概述 | 第41-44页 |
| ·区分优先级服务的非对称轮询系统数学模型 | 第44-48页 |
| ·研究发展情况 | 第44-45页 |
| ·系统结构模型 | 第45-46页 |
| ·系统工作条件和系统参量 | 第46-47页 |
| ·系统状态方程 | 第47页 |
| ·系统概率母函数 | 第47-48页 |
| ·区分优先级服务的非对称轮询系统特性分析 | 第48-53页 |
| ·平均排队队长 | 第48页 |
| ·服务循环周期 | 第48-49页 |
| ·二阶特性 | 第49-50页 |
| ·平均等待时延 | 第50-53页 |
| ·区分优先级服务系统仿真 | 第53-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5章 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第63-70页 |
| ·双向传输网中存在的问题 | 第63-65页 |
| ·网络整合改造压力 | 第63页 |
| ·市场运营的挑战 | 第63-64页 |
| ·内容优势受到冲击 | 第64页 |
| ·有线电视网络面临网络电视的竞争 | 第64-65页 |
| ·设备标准不一,兼容性差 | 第65页 |
| ·双向改造的策略建议 | 第65-69页 |
| ·国外的三网融合带来的启示 | 第65-66页 |
| ·EoC标准制定仍需努力 | 第66-67页 |
| ·广电建设自己的IDC | 第67页 |
| ·农村地区也尝试双向改造 | 第67-68页 |
| ·在用户接入端采用区分优先级轮询机制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课题的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Ⅰ: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