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中文文摘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绪论 | 第11-23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染料废水的治理方法 | 第11-12页 |
| ·Fenton氧化技术的概述 | 第12-13页 |
| ·类Fenton氧化技术与非均相类Fenton氧化技术 | 第13-14页 |
| ·铁系化合物的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 | 第14-20页 |
| ·负载型铁系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 | 第14-15页 |
| ·铁氧化物类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 | 第15-16页 |
| ·铁系多元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 | 第16页 |
| ·铁系硫化物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 | 第16-20页 |
| ·铁系硫化物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 ·铁系硫化物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本论文立题依据、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 第一章 铁系硫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3-55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4-31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7页 |
| ·FeS_2的制备 | 第25-26页 |
| ·CoS_2的制备 | 第26页 |
| ·NiS_2的制备 | 第26页 |
| ·掺杂Co和Ni的FeS_2的制备 | 第26-27页 |
|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27-28页 |
|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27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27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ICP | 第27-28页 |
| ·催化氧化实验 | 第28-31页 |
| ·降解对象的选择 | 第28页 |
| ·X-3B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工作曲线 | 第28-30页 |
| ·铁系硫化物催化氧化性能评价 | 第30-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54页 |
| ·FeS_2的XRD物相测定 | 第31页 |
| ·合成条件对FeS_2产物的影响 | 第31-34页 |
| ·不同原料配比对合成FeS_2的影响 | 第31-33页 |
| ·不同反应时间对合成FeS_2的影响 | 第33-34页 |
| ·CoS_2的物相测定 | 第34页 |
| ·NiS-2的物相测定 | 第34-35页 |
| ·掺杂Co的FeS_2样品的物相测定 | 第35-36页 |
| ·掺杂Ni的FeS-2样品的物相测定 | 第36页 |
| ·系列铁系硫化物的SEM测定 | 第36-39页 |
| ·FeS_2 | 第36-37页 |
| ·CoS_2 | 第37-38页 |
| ·NiS_2 | 第38页 |
| ·FeS_2+CoS_2 | 第38-39页 |
| ·FeNi_2S_4 | 第39页 |
| ·系列铁系硫化物催化氧化有机模拟污染物活性的确认 | 第39-41页 |
| ·铁系硫化物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比较 | 第41-42页 |
| ·铁系硫化物催化氧化性能影响因素 | 第42-47页 |
| ·H_2O_2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溶液pH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活性艳红X-3B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催化剂重复利用研究 | 第47-50页 |
| ·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50-54页 |
| ·与Fenton反应的比较 | 第50-51页 |
| ·FeS_2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二章 粉煤灰PFA类Fenton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5-69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页 |
|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 第56页 |
| ·PFA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页 |
|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56页 |
| ·催化氧化实验 | 第56页 |
| ·降解对象的选择 | 第56页 |
| ·X-3B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工作曲线 | 第56页 |
| ·PFA催化氧化性能评价 | 第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 ·PFA的物性表征 | 第56-59页 |
| ·组成分析 | 第56-57页 |
| ·XRD物相测定 | 第57页 |
| ·FT-IR的分析 | 第57-58页 |
| ·SEM的测定 | 第58-59页 |
| ·PFA催化氧化活性确认 | 第59页 |
| ·PFA催化氧化降解活性艳红X-3B的影响因素 | 第59-64页 |
| ·H_2O_2浓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溶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60-61页 |
| ·不同温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活性艳红X-3B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 ·催化剂重复利用研究 | 第64页 |
| ·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64-67页 |
| ·PFA-H_2O_2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的定性测定 | 第64-66页 |
| ·PFA催化H_2O_2氧化X-3B的降解机理初探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三章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个人简历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