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胡人”的范畴界定 | 第11-13页 |
1 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概说 | 第13-20页 |
2 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的类型分析 | 第20-38页 |
·慧眼识宝型 | 第21-27页 |
·鉴识珍宝 | 第22-23页 |
·感知异宝 | 第23-26页 |
·身怀至宝 | 第26-27页 |
·身怀异能型 | 第27-35页 |
·预言先知 | 第28-29页 |
·治疗伤病 | 第29-30页 |
·解危救困 | 第30-32页 |
·祈雨救灾 | 第32-33页 |
·幻术法术 | 第33-35页 |
·义仆豪侠型 | 第35-38页 |
·武艺高强 | 第35-36页 |
·善于泅水 | 第36-38页 |
3 从唐五代小说看唐人的胡人认知 | 第38-43页 |
·胡商:诚实信义或贪财重利 | 第38-39页 |
·胡僧:解民倒悬或欺罔狡诈 | 第39-41页 |
·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 | 第41-43页 |
4 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涌现的原因及遗响 | 第43-49页 |
·胡人形象涌现的原因 | 第43-44页 |
·明清小说中的胡人形象 | 第44-49页 |
·“三言二拍”中的胡人形象 | 第45-47页 |
·《聊斋志异》中的胡人形象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