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康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瘀血内阻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 第11-15页 |
一、定义 | 第11页 |
二、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三、病理生理基础 | 第12-13页 |
四、其他因素 | 第13页 |
五、诊断与治疗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 第15-19页 |
一、病名 | 第15页 |
二、病因病机 | 第15-17页 |
三、辨证论治 | 第17-19页 |
第三节 血脂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5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0-23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0页 |
二、病例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一、分组方法 | 第23-24页 |
二、临床设计路线 | 第24-25页 |
三、用药方案 | 第25页 |
四、观察指标 | 第25-28页 |
五、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 | 第28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28-35页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第28-30页 |
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30-33页 |
三、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比较 | 第33-34页 |
四、安全性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35-40页 |
一、脑康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基础 | 第36-38页 |
二、方药分析 | 第38页 |
三、综合疗效分析 | 第38-39页 |
四、脑康颗粒可能的作用机制推测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