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陇西黄土高原和新疆伊犁盆地黄土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碳同位素及C_3、C_4、CAM植物的碳同位素分布第9-10页
   ·植物碳同位素的分馏及其古环境意义第10-14页
   ·黄土有机碳同位素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第14-19页
   ·论文开展的工作、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概况、野外采样及实验室分析第20-33页
   ·甘肃张家川县自然地理概况第20-22页
     ·地理位置第20页
     ·地貌、植被与气候条件第20-22页
   ·张家川剖面野外样品采集第22-23页
   ·新疆伊犁地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3-26页
     ·伊犁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特点第23页
     ·气候条件第23-24页
     ·土壤与植被第24-25页
     ·伊犁黄土形成有利条件及其分布第25-26页
   ·新疆伊犁盆地阿西克剖面野外样品采集第26-27页
   ·样品分析测试第27-30页
     ·样品TOC前处理第28-29页
     ·样品TOC含量和TOC碳同位素的测量第29-30页
     ·样品磁化率的测量第30页
   ·实验数据的质量分析第30-33页
第三章 陇西黄土高原张家川剖面末次冰期以来黄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第33-44页
   ·张家川黄土剖面磁化率变化特征第33-35页
   ·张家川剖面黄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第35-36页
   ·张家川剖面黄土有机碳同位素古环境意义第36-44页
第四章 新疆伊犁黄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第44-56页
   ·阿西克黄土剖面TOC含量和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第44-47页
   ·阿西克两个黄土剖面TOC含量和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对比第47-49页
   ·新疆伊犁黄土有机碳同位素的古环境意义第49-5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本项研究工作得到的初步结论第56-57页
   ·本项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水某黄土—红层接触面滑坡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过程
下一篇: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黄土滑坡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