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蓄满超渗产流模式的分布式模型构建及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分布式水文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2 模型的构建 | 第19-35页 |
·模型的总体结构 | 第19-21页 |
·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 第21页 |
·蒸散发模块 | 第21-22页 |
·产流模块 | 第22-29页 |
·流域下渗能力曲线 | 第24页 |
·流域时段下渗容量分配曲线 | 第24-25页 |
·流域的蓄水容量分配曲线 | 第25-26页 |
·蓄满-超渗兼容产流模式 | 第26-29页 |
·区域汇流计算子模块 | 第29-31页 |
·单元汇流模型 | 第29-30页 |
·河道汇流 | 第30-31页 |
·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汇流计算方法 | 第31页 |
·模型的参数 | 第31-32页 |
·参数的率定和模型评价标准 | 第32-34页 |
·模型参数率定方法 | 第32-33页 |
·模型评价的标准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3 基于DEM的流域信息提取 | 第35-46页 |
·数字流域分析 | 第35-39页 |
·DEM的洼地填充 | 第36-38页 |
·汇流累积量的计算 | 第38页 |
·流域河网水系的提取 | 第38-39页 |
·子流域划分 | 第39页 |
·基于DEM的研究区域参数提取 | 第39-40页 |
·研究区域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状况 | 第40-45页 |
·研究区域土壤类型 | 第41-42页 |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状况 | 第42-44页 |
·研究区域的土壤、土地利用类型与参数关系的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4 模型的应用 | 第46-80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6-48页 |
·自然地理 | 第46-47页 |
·水文气象 | 第47-48页 |
·洪水特性分析 | 第48-51页 |
·洪水过程的选取 | 第51-52页 |
·经验模型 | 第52-54页 |
·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及河道汇流流程 | 第54-57页 |
·参数率定结果 | 第54-55页 |
·河道汇流流程 | 第55-57页 |
·模型模拟结果及评定 | 第57-73页 |
·分布式模型模拟结果精度评定及分析 | 第57-58页 |
·经验模型模拟结果精度评定及分析 | 第58-60页 |
·洪水模拟结果对比 | 第60-67页 |
·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中各子流域径流过程分析 | 第67-73页 |
·洪水风险管理 | 第73-78页 |
·洪水事件分级 | 第73-76页 |
·洪水风险管理建议及对策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新见解 | 第81页 |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