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管子补注》成书背景 | 第10-15页 |
(一) 刘绩生平考略 | 第10-12页 |
(二) 刘绩的其他学术著作 | 第12-13页 |
(三) 刘绩之前《管子》的版本与注本 | 第13-15页 |
二、《管子补注》的特点 | 第15-28页 |
(一) 补注形式多样化 | 第15-23页 |
1、校勘版本与注本的正误 | 第15-21页 |
2、注音释字 | 第21-22页 |
3、归纳章指,疏通文意 | 第22-23页 |
4、辨析别注,以注尹注 | 第23页 |
(二) 补注在各卷分布不平衡 | 第23-28页 |
三、刘绩对《管子解》的利用 | 第28-37页 |
(一) 对《形势解》的利用 | 第28-31页 |
(二) 关于《九败解》 | 第31-32页 |
(三) 对《版法解》的利用 | 第32-34页 |
(四) 对《明法解》的利用 | 第34-35页 |
(五) 《补注》对《管子解》作注 | 第35-37页 |
四、从《补注》与《管子校注》的关系看《补注》的学术影响 | 第37-48页 |
(一) 《校注》对《补注》的引用与订正 | 第37-46页 |
1. 《校注》对刘注的引用 | 第38-39页 |
2. 《校注》对刘注的订正 | 第39-46页 |
(二) 《校注》对刘绩学术思想的吸收 | 第46-48页 |
总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