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分集接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数字电视组织和发展情况 | 第10页 |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0-13页 |
·压缩层 | 第11-12页 |
·复用层 | 第12页 |
·传输层 | 第12-13页 |
·国际上现有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介绍 | 第13-17页 |
·国外标准介绍 | 第13-14页 |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介绍 | 第14-17页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本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信道及分集原理 | 第19-34页 |
·多径信道的色散参数和衰落类型 | 第19-21页 |
·时间色散参数:时延扩展和相关带宽 | 第20页 |
·频率色散参数: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 | 第20-21页 |
·衰落信道分类 | 第21页 |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信道模型 | 第21-24页 |
·信道冲激相应 | 第22-23页 |
·线性延时抽头滤波器信道模型 | 第23-24页 |
·数字通信中的分集原理 | 第24-25页 |
·微观分集技术手段 | 第25-27页 |
·空间分集 | 第25-26页 |
·时间分集 | 第26页 |
·频率分集 | 第26页 |
·角度分集 | 第26-27页 |
·极化分集 | 第27页 |
·微观分集合并算法原理 | 第27-33页 |
·选择性合并 | 第27-29页 |
·最大比合并 | 第29-30页 |
·等增益合并 | 第30-31页 |
·三种合并算法性能优劣性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国标接收方案及均衡性能分析 | 第34-49页 |
·系统接收机结构 | 第34-38页 |
·载波同步模块 | 第35-37页 |
·定时同步模块 | 第37-38页 |
·国标单载波系统均衡器设计理念 | 第38-42页 |
·采用判决反馈结构 | 第39页 |
·采用最小均方误差收敛准则 | 第39-40页 |
·分数间隔的前馈滤波器结构 | 第40-41页 |
·DFE的重叠结构 | 第41-42页 |
·国标单载波系统单支路未分集结构性能分析 | 第42-48页 |
·单支路均衡器性能理论分析 | 第42-46页 |
·单支路均衡器性能仿真结果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分集接收方案 | 第49-62页 |
·双均衡支路选择性合并结构 | 第49-53页 |
·性能理论分析 | 第50-5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单均衡支路等增益合并结构 | 第53-57页 |
·性能理论分析 | 第54-56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双前馈滤波器MMSE合并结构 | 第57-60页 |
·性能理论分析 | 第57-5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 | 第62-70页 |
·实验室测试 | 第62-64页 |
·测试系统 | 第62-63页 |
·测试项目 | 第63页 |
·测试结果 | 第63-64页 |
·现场测试 | 第64-69页 |
·测试系统 | 第64-65页 |
·测试项目 | 第65-66页 |
·移动测试结果 | 第66-67页 |
·固定测试结果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本文总结 | 第70-71页 |
·未来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1 式(3-17)推导过程 | 第75-77页 |
附录2 实验室测试信道模型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