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目录 | 第11-15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5-26页 |
| ·镉污染对水生动物毒性效应 | 第15-21页 |
| ·重金属的来源、去向以及分类 | 第15-16页 |
| ·对水生动物生理生化以及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 第16-18页 |
| ·镉对水生生物种群水平上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对水生动物群落水平上的影响 | 第19-21页 |
| ·沙蚕的分类 | 第21-22页 |
| ·沙蚕修复生境的实践与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6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9页 |
|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 ·动物材料 | 第26页 |
| ·养殖环境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 ·多齿围沙蚕暂养体系的建立 | 第26-27页 |
| ·多齿围沙蚕半致死浓度(LC_(50))的测定 | 第27页 |
| ·多齿围沙蚕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30页 |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27-28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第28页 |
|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测定(紫外分光法) | 第28-29页 |
| ·乙酰胆碱酯酶(AchE)测试 | 第29页 |
| ·BCA 法测定超微量蛋白含量 | 第29-30页 |
| ·金属硫蛋白(MT)检测 | 第30-31页 |
| ·试剂组成 | 第30页 |
| ·操作步骤 | 第30-31页 |
| ·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 | 第31页 |
|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31页 |
| ·样品的消化 | 第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 ·彗星实验 | 第32-34页 |
| ·提取多齿围沙蚕体腔细胞 | 第32页 |
| ·试剂组成及配制 | 第32-34页 |
| ·操作步骤 | 第34页 |
| ·MPⅡ基因 MRNA 表达量的测定 | 第34-38页 |
| ·引物设计 | 第34-35页 |
| ·获取 rRNA | 第35-36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6页 |
| ·逆转录 | 第36-37页 |
| ·Real-time PCR | 第37-38页 |
|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 第3章 结果分析 | 第39-50页 |
| ·半致死浓度(LC_(50)) | 第39-40页 |
| ·镉胁迫时多齿围沙蚕各项指标的变化 | 第40-41页 |
| ·镉胁迫下多齿围沙蚕 SOD 活性的变化 | 第41-42页 |
| ·镉胁迫下多齿围沙蚕 CAT 活性的变化 | 第42-43页 |
| ·镉胁迫下多齿围沙蚕 ACHE 活性的变化 | 第43-44页 |
| ·镉胁迫下多齿围沙蚕 MT 活性的变化 | 第44页 |
| ·镉胁迫下多齿围沙蚕 GSH 活性的变化 | 第44-45页 |
| ·镉胁迫下多齿围沙蚕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 第45-46页 |
| ·镉胁迫下多齿围沙蚕体腔白细胞 DNA 损伤的变化 | 第46-48页 |
| ·MPⅡ基因 MRNA 表达量的变化 | 第48-50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0-60页 |
| ·半数致死量 LC_(50) | 第50页 |
| ·抗氧化酶系统 | 第50-53页 |
| ·金属硫蛋白 | 第53-54页 |
| ·谷胱甘肽 | 第54-55页 |
| ·重金属镉的含量 | 第55-56页 |
| ·DNA 损伤 | 第56-58页 |
| ·MPⅡ基因表达 | 第58-60页 |
| 第5章 小结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在学期间科研工作与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