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 细小病毒的概述 | 第14-18页 |
·病毒的分类和结构 | 第14-15页 |
·犬细小病毒的来源和进化 | 第15-17页 |
·细小病毒的宿主范围和致病力 | 第17-18页 |
2 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 第18-20页 |
·传统方法 | 第18-19页 |
·分子检测 | 第19-20页 |
3 细小病毒的鉴定 | 第20-22页 |
·传统方法 | 第20页 |
·分子手段 | 第20-22页 |
4 总结 | 第22-23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3-60页 |
第1章 大熊猫源细小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 第23-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8页 |
2 结果 | 第28-31页 |
·大熊猫粪便处理样品和接种细胞的 HA 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病毒分离结果 | 第29页 |
·大熊猫粪便处理样品和接毒细胞的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29-30页 |
·分离病毒细胞的 PCR 检测结果 | 第30页 |
·肠组织样品的免疫组化结果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2章 大熊猫源细小病毒 NS1 和 VP2 基因的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 第33-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37页 |
2 结果 | 第37-46页 |
·NS1 和 VP2 蛋白基因序列 PCR 扩增结果 | 第37-38页 |
·非结构蛋白至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组成 | 第38页 |
·序列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38页 |
·主要功能位点的分析 | 第38-39页 |
·种系发生分析 | 第39-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大熊猫源细小病毒猫体感染试验 | 第49-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材料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52页 |
2 结果 | 第52-57页 |
·临床症状 | 第52-54页 |
·粪便 PCR 检测 | 第54-55页 |
·组织剖检结果 | 第55-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4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导师简介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