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从肺论治的文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郁证的历代研究情况 | 第10-20页 |
1 考证“郁”字含义 | 第10页 |
2 历代医家对郁证内涵的阐述 | 第10-18页 |
·先秦到汉代的医家对郁证的研究 | 第10-11页 |
·隋唐医家对郁证的研究 | 第11页 |
·宋元医家对郁证的研究 | 第11-12页 |
·明代医家对郁证的研究 | 第12-13页 |
·清代医家对郁证的研究 | 第13-15页 |
·现代医家对郁证的研究 | 第15-18页 |
3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郁证从肺论治的依据 | 第20-26页 |
1 郁证从肺论治的文字学依据 | 第20页 |
2 郁证从肺论治的中医学依据 | 第20-26页 |
·肺主气 | 第20-23页 |
·肺与气机升降 | 第20-21页 |
·肺与营卫之气 | 第21-22页 |
·肺与宗气的生成和运行 | 第22页 |
·肺布散精微之气 | 第22-23页 |
·肺调节运行经脉之气 | 第23页 |
·肺与情志 | 第23-24页 |
·肺与辛味药食 | 第24-26页 |
·五脏与五味的两种配属关系 | 第24-25页 |
·辛味药食入于气分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郁证从肺论治症状举例 | 第26-34页 |
1 郁证有胸膈症状者从肺论治的机制研究 | 第26-31页 |
·郁证有胸膈症状者从肺论治的机制分析 | 第26-30页 |
·胸中之气受肺调节,对人体气机作用重要 | 第28-29页 |
·膻中位于胸中,其气受肺调节 | 第29-30页 |
·郁证有胸膈症状者从肺论治的医案简析 | 第30-31页 |
2 郁证有脘背部症状者从肺论治的机制研究 | 第31页 |
·郁证有脘背部症状者从肺论治的机制分析 | 第31页 |
·郁证有脘背部症状者从肺论治的医案简析 | 第31页 |
3 郁证有悲忧等情志症状者从肺论治的机制研究 | 第31-32页 |
·郁证有悲忧等情志症状者从肺论治的机制分析 | 第31-32页 |
·郁证有悲忧等情志症状者从肺论治的医案简析 | 第32页 |
4 郁证有寸脉脉象异常症状者从肺论治的机制研究 | 第32-34页 |
·郁证有寸脉脉象异常症状者从肺论治的机制分析 | 第32页 |
·郁证有寸脉脉象异常症状者从肺论治的医案简析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郁证从肺论治的治则与治法研究 | 第34-40页 |
1 开宣肺气 | 第34-37页 |
·从肺论治郁证 | 第34-35页 |
·宣肺清热 | 第34-35页 |
·升降肺气 | 第35页 |
·宣肺化瘀 | 第35页 |
·宣肺通阳 | 第35页 |
·从肺与它脏合治郁证 | 第35-37页 |
·肝有肺治 | 第35-36页 |
·肝肺同治 | 第36-37页 |
·脾肺同治 | 第37页 |
2 润养肺阴 | 第37-38页 |
·润养心肺 | 第37页 |
·虚则补其母 | 第37-38页 |
·育阴泄热 | 第38页 |
3 宣肺养阴 | 第38-40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0-42页 |
从肺入手治疗郁证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