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水泥工业论文--原料和混合材料论文

硫酸酯类水泥助磨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水泥助磨剂的分类第11-12页
   ·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国外水泥助磨剂的发展第12-13页
     ·我国水泥助磨剂的发展第13-14页
   ·水泥助磨剂助磨效果评价方式第14-19页
     ·筛余第15页
     ·比表面积第15-16页
     ·颗粒的粒度分布第16-17页
     ·水泥粉体的流动性第17-18页
     ·边际粉磨效率第18页
     ·水泥的强度第18页
     ·标准稠度需水量第18-19页
     ·SEM 和 XRD第19页
   ·水泥助磨剂的助磨机理讨论第19-21页
     ·强度削弱理论第19-20页
     ·颗粒分散理论第20页
     ·薄膜假说第20页
     ·几种学说的小结第20-21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研究目标第21页
     ·研究的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硫酸酯类和聚马来酸盐水泥助磨剂的制备第24-33页
   ·实验药品第24页
   ·实验器材第24-25页
   ·三乙醇胺硫酸酯的制备第25-28页
     ·合成方法一第25-27页
     ·合成方法二第27-28页
   ·二乙醇胺硫酸酯的制备第28页
     ·合成方法第28页
   ·一乙醇胺硫酸酯的制备第28页
     ·合成方法第28页
   ·淀粉硫酸酯的制备第28-30页
     ·极限糊精的制备第28-29页
     ·淀粉硫酸酯的制备第29-30页
   ·聚马来酸盐的制备第30-32页
     ·合成的原理第30页
     ·合成方法第30-31页
     ·聚马来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第31页
     ·马来酸酐转化率的高低标定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水泥助磨剂的性能测试方法第33-36页
   ·试验材料第33页
     ·主要的试验材料第33页
     ·助磨剂单组分第33页
   ·试验仪器第33-34页
   ·试验方法第34-35页
     ·水泥的粉磨第34页
     ·水泥粉体颗粒的筛余值第34页
     ·水泥粉体颗粒的比表面积第34页
     ·水泥粉体颗粒粒径分布第34页
     ·水泥胶砂强度第34页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第34-35页
     ·水化产物形貌第35页
     ·水化产物物相的判断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单组分水泥助磨剂的试验研究第36-47页
   ·水泥助磨剂的最佳掺量以及粉磨时间的确定第36-37页
   ·单组分水泥助磨剂的助磨效果第37-43页
     ·三乙醇胺硫酸酯(醇胺与酸的摩尔比 1:3)的助磨效果第37-39页
     ·三乙醇胺硫酸酯(醇胺与酸的摩尔比 1:1)的助磨效果第39-41页
     ·二乙醇胺硫酸酯的助磨效果第41-42页
     ·一乙醇胺硫酸酯的助磨效果第42页
     ·淀粉硫酸酯的助磨效果第42-43页
   ·单组分的助磨效果对比第43-44页
   ·单组分助磨剂对水泥强度的影响第44-45页
   ·单组分助磨剂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及安定性的影响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复配助磨剂的试验研究第47-50页
   ·复配助磨剂的筛选第47-48页
   ·复配助磨剂对硅酸盐水泥颗粒粒度分布的影响第48页
   ·复配助磨剂对水泥的物理性能研究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6 助磨剂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第50-63页
   ·助磨剂作用下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0-51页
   ·单组分助磨剂作用下水泥水化历程的 XRD 分析第51-57页
     ·水泥水化 3d 分析第52-55页
     ·水泥水化 28d 分析第55-57页
   ·SEM 形貌分析第57-61页
     ·水泥浆体 3d 的 SEM 图第57-59页
     ·水泥浆体 28d 的 SEM 图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7 结论及展望第63-65页
   ·结论第63-64页
   ·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子液体对涤纶及涤棉混纺材料作用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增塑剂的合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