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随机表面的描述 | 第15-16页 |
§1-2 散斑及其在随机表面标定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1-3 分形散斑的产生与应用 | 第20-23页 |
§1-4 散斑相位奇异 | 第23-28页 |
§1-4-1 相位涡旋及其相位涡旋符号 | 第23-26页 |
§1-4-2 相位涡旋的相关 | 第26-28页 |
§1-5 本论文的工作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传播 | 第30-48页 |
§2-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产生 | 第30-35页 |
§2-1-1 自由电子气的电介质方程 | 第32-34页 |
§2-1-2 自由电子气的色散 | 第34-35页 |
§2-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发 | 第35-45页 |
§2-2-1 波方程 | 第35-38页 |
§2-2-2 单独界面上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 第38-41页 |
§2-2-3 复合系统 | 第41-45页 |
§2-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发 | 第45-47页 |
§2-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基于散射理论的反射光栅可见衍射级次的研究 | 第48-55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光栅衍射的散射理论 | 第48-51页 |
§3-3 光栅的可见衍射级次 | 第51-53页 |
§3-3-1 可见衍射级次的位置 | 第51页 |
§3-3-2 可见衍射级次的数目 | 第51-53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3-5 结论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正弦光栅的透射场分布研究 | 第55-65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56-58页 |
§4-3 正弦相位光栅的透射场分布 | 第58-62页 |
§4-4 正弦相位光栅的透射场界面处的分布 | 第62-64页 |
§4-4-1 正弦相位光栅的凸起的透镜效应 | 第62-63页 |
§4-4-2 正弦相位光栅的干涉条纹机理 | 第63-64页 |
§4-5 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粗糙表面散斑的多尺度和多分形性质研究 | 第65-72页 |
§5-1 引言 | 第65-66页 |
§5-2 理论模型 | 第66-67页 |
§5-3 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 第67-69页 |
§5-4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9-71页 |
§5-5 结论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粗糙玻璃/银膜表面的散斑随着银膜厚度的演化 | 第72-86页 |
§6-1 引言 | 第72-73页 |
§6-2 等离子体激元散斑的实验获取 | 第73-76页 |
§6-2-1 实验装置 | 第73-74页 |
§6-2-2 样品的制备和粗糙表面分形的描述 | 第74-76页 |
§6-3 分析散斑随着银膜厚度的演化 | 第76-81页 |
§6-3-1 样品表面散斑的基本性质 | 第76-79页 |
§6-3-2 散斑的对比度与概率密度 | 第79-81页 |
§6-4 随着银膜厚度的演化散斑自相关函数的演化 | 第81-85页 |
§6-4-1 全局相关函数 | 第81-83页 |
§6-4-2 局域自相关函数 | 第83-85页 |
§6-5 讨论与结论 | 第85-86页 |
第七章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散斑相位涡旋的研究 | 第86-102页 |
§7-1 引言 | 第86页 |
§7-2 获取散斑干涉图样的实验 | 第86-91页 |
§7-2-1 实验装置 | 第86-87页 |
§7-2-2 傅里叶分析干涉图样的散斑场的实验提取方法 | 第87-89页 |
§7-2-3 干涉图样的散斑场的获取以及相位提取 | 第89-91页 |
§7-3 散斑场实验分析 | 第91-101页 |
§7-3-1 散斑场相位分布分析 | 第91-97页 |
§7-3-2 散斑场的离心率 | 第97-98页 |
§7-3-3 散斑场的概率密度分布和相关函数 | 第98-101页 |
§7-4 结论 | 第101-102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02-103页 |
§8-2 进一步要开展的工作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