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 ·缓控释肥和稳定性肥料的研发现状 | 第14-16页 |
| ·稳定性肥料研发现状 | 第14-15页 |
| ·缓控释肥料研发现状 | 第15-16页 |
| ·纳米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 ·新型肥料的应用效果研究 | 第17-22页 |
| ·氮肥增效剂的应用效果 | 第17-18页 |
| ·缓控释肥应用效果 | 第18-20页 |
| ·纳米肥料的应用效果研究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纳米包膜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 第22-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 ·早稻土培试验 | 第22页 |
| ·晚稻大田试验 | 第22页 |
| ·早稻大田试验 | 第22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 ·早稻土培试验 | 第22-23页 |
| ·晚稻大田试验 | 第23页 |
| ·早稻大田试验 | 第23页 |
| ·取样方法 | 第23-24页 |
| ·早稻土培试验 | 第23页 |
| ·晚稻大田试验 | 第23-24页 |
| ·早稻大田试验 | 第24页 |
| ·测定项目 | 第24页 |
| ·早稻土培试验 | 第24页 |
| ·晚稻大田试验 | 第24页 |
| ·早稻大田试验 | 第24页 |
| ·测定方法 | 第24页 |
| ·植株养分含量 | 第24页 |
| ·土壤各项指标测定 | 第24页 |
| ·数据处理和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24-25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25-36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土培早稻产量的影响 | 第25页 |
| ·不同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大田早稻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 ·不同纳米包膜缓控释肥料对晚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水稻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7-31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的累积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盆栽早稻叶片SPAD值和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大田晚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28页 |
| ·不同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大田早稻各时期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大田早稻各时期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及总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大田早稻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总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1-36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盆栽早稻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大田早稻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2-35页 |
| ·不同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大田早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膨润土包膜尿素对早稻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氮素累积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大田早稻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不同纳米材料包膜尿素对大田晚稻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大田早稻收获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 第36页 |
| 3 讨论 | 第36-39页 |
| ·纳米材料包膜或掺混型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纳米材料包膜或掺混型尿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37页 |
| ·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对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纳米材料包膜和掺混型尿素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纳米包膜肥料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 | 第39-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材料 | 第39页 |
| ·方法 | 第39-40页 |
| ·试验设计 | 第39-40页 |
| ·土培试验 | 第40页 |
| ·测定与计算方法 | 第40页 |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 ·纳米增效尿素对小白菜产量、养分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纳米增效尿素对小白菜品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纳米增效尿素对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页 |
| 3 讨论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创新点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个人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