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 林权改革: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 兹事体大: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三) 混沌之幕: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2-13页 |
(四) 由点带面: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二、 审慎反思:林权的界定论 | 第14-26页 |
(一) 规范之缺:林权的相关现行法检视 | 第14-20页 |
(二) 理论之乱:林权的相关观点之辨析 | 第20-24页 |
(三) 我国林权改革视阈下林权概念的科学界定 | 第24-26页 |
三、修正传统:林权的客体论 | 第26-33页 |
(一) 传统物权客体理论之回顾 | 第27页 |
(二) 传统物权客体理论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 第27-30页 |
(三) 森林资源作为林权客体的可行性证成 | 第30-33页 |
四、抽丝剥茧:林权的性质论 | 第33-40页 |
(一) 林权是物权 | 第33-35页 |
(二) 林权具有用益物权属性 | 第35-36页 |
(三) 林权具有准物权之属性 | 第36-38页 |
(四) 赋予林权准用益物权性质之意义 | 第38-40页 |
五、合理构造:林权的内容论 | 第40-50页 |
(一) 林权的积极内容 | 第40-48页 |
(二) 林权的消极内容 | 第48-50页 |
六、立法回应:林权的表达论 | 第50-56页 |
(一) 林权体系的构造理念之确立 | 第50-53页 |
(二) 林权的规范模式之选择 | 第53页 |
(三) 林权的具体条文之表述——兼论我国《森林法》的修改方向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