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7-12页 |
| ·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 ·WAVE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本文结构 | 第11-12页 |
| 2. WAVE标准分析 | 第12-23页 |
| ·WAVE架构概述 | 第12-14页 |
| ·MANET与VANET的区别 | 第12页 |
| ·车辆安全通信 | 第12页 |
| ·WAVE标准架构 | 第12-14页 |
| ·物理层 | 第14-17页 |
| ·10MHz信道 | 第14-15页 |
| ·多信道操作 | 第15-16页 |
| ·更高的接收器性能指标 | 第16页 |
| ·改良的频谱遮罩 | 第16-17页 |
| ·MAC层 | 第17-21页 |
| ·WAVE模式 | 第17-18页 |
| ·站点同步与定时公告 | 第18页 |
| ·身份验证与网络关联 | 第18页 |
| ·BSS外部数据通信 | 第18-19页 |
| ·EDCA机制 | 第19-21页 |
| ·网络层与传输层 | 第21页 |
| ·资源管理器与安全服务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IEEE 802.11p协议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23-41页 |
| ·车辆移动性模型 | 第23-24页 |
| ·宏观移动性模型 | 第24页 |
| ·微观移动性模型 | 第24页 |
| ·车辆移动性仿真器 | 第24-26页 |
| ·网络仿真器 | 第26-28页 |
| ·建立仿真场景 | 第28-29页 |
| ·静态场景 | 第28页 |
| ·动态场景 | 第28-29页 |
| ·仿真设置 | 第29-33页 |
| ·车辆移动性仿真设置 | 第29-31页 |
| ·网络仿真设置 | 第31-33页 |
| ·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 ·性能指标 | 第33页 |
| ·静态场景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动态场景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访问优先级与广播机制的优化 | 第41-54页 |
| ·细化优先级分类 | 第41-44页 |
| ·现有优先级分类的缺陷 | 第41-42页 |
| ·细分应用优先级 | 第42-43页 |
| ·自适应工作流程 | 第43-44页 |
| ·建立绝对的优先级 | 第44-47页 |
| ·相对优先级的缺陷 | 第44-45页 |
| ·绝对优先级的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 ·改进后的EDCA参数 | 第46-47页 |
| ·实现广播消息的确认重传机制 | 第47-53页 |
| ·现有广播机制的缺陷 | 第47-48页 |
| ·群集角色字段 | 第48-49页 |
| ·群集的关联与切换机制 | 第49-51页 |
| ·广播消息的确认重传机制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优化方案的性能分析 | 第54-60页 |
| ·仿真场景描述 | 第54-55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 ·误帧率分析 | 第55-57页 |
| ·端到端延迟与抖动分析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本文总结 | 第60页 |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