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核心概念 | 第10-12页 |
(一) 大众传媒 | 第10-11页 |
(二) 政治功能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一)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大众传媒与政治总述 | 第14-20页 |
一、大众传媒演变过程 | 第14-15页 |
1、报纸 | 第14页 |
2、广播 | 第14-15页 |
3、电视 | 第15页 |
4、互联网 | 第15页 |
二、大众传媒与政治的关系 | 第15-16页 |
三、大众传媒政治功能的分类 | 第16-20页 |
1、舆论监督功能 | 第16-17页 |
2、政治参与功能 | 第17-18页 |
3、政治稳定功能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周久耕事件”:传统大众传媒的政治角色受到冲击 | 第20-25页 |
一、背景综述 | 第20-21页 |
二、大众传媒的新手段:互联网 | 第21-22页 |
1、舆论监督范围扩大 | 第21-22页 |
2、舆论监督更加便捷 | 第22页 |
3、舆论监督的互动性 | 第22页 |
三、结论: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瓮安事件”:大众传媒的政治角色发生转变 | 第25-31页 |
一、背景综述 | 第25-26页 |
二、大众传媒报道的转变:失声、错位、归位 | 第26-28页 |
1、主流媒传“失声” | 第26-27页 |
2、主流媒体“错位” | 第27页 |
3、主流媒体“归位” | 第27-28页 |
三、结论:政府与大众传媒的良性互动 | 第28-31页 |
1、维护社会稳定 | 第29-30页 |
2、塑造政府形象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汶川地震”:大众传媒的政治角色全面提升 | 第31-39页 |
一、背景综述 | 第31-32页 |
二、大众传媒报道的特点:职业化、成熟化、多样化 | 第32-33页 |
1、大众传媒报道职业化 | 第32页 |
2、大众传媒报道成熟化 | 第32-33页 |
3、大众传媒报道多样化 | 第33页 |
三、结论:大众传媒全面发挥其政治功能 | 第33-39页 |
1、环境监测功能 | 第34页 |
2、舆论引导功能 | 第34页 |
3、公众安抚功能 | 第34-35页 |
4、塑造形象功能 | 第35-39页 |
第五章 我国政治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一、舆论监督对象失衡 | 第39页 |
二、公共权力干预传媒舆论监督 | 第39-40页 |
三、大众传媒的法治建设较薄弱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