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概念界定 | 第13页 |
·土地银行 | 第13页 |
·存贷式农村土地银行 | 第13页 |
·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页 |
2 理论依据与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理论依据 | 第15-19页 |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15-18页 |
·合作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概念和性质界定 | 第19页 |
·土地产权、土地流转、土地市场与土地银行 | 第19-20页 |
·土地银行功能设计和发展构想 | 第20-21页 |
·利益博弈和风险 | 第21-22页 |
·土地抵押和土地证券化 | 第22页 |
·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3 土地银行制度的形成与理论分析 | 第23-37页 |
·制度内涵与职能界定 | 第23-26页 |
·土地银行 | 第23-24页 |
·农村土地银行 | 第24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土地银行”体系中的地位与性质 | 第24-25页 |
·存贷式农村土地银行 | 第25-26页 |
·“农村土地银行”制度形成 | 第26-29页 |
·“农村土地银行”供需分析 | 第29-37页 |
·需求分析 | 第30-33页 |
·供给分析 | 第33-37页 |
4 基于彭州个案的“农村土地银行”制度与效果分析 | 第37-51页 |
·土地银行发展现状 | 第37-40页 |
·国外土地银行发展 | 第37-38页 |
·我国土地银行的初步尝试 | 第38-40页 |
·皇城村“农村土地银行”个案研究 | 第40-51页 |
·产生背景 | 第40-42页 |
·运行机制、产权制度、治理机制研究 | 第42-47页 |
·效果分析 | 第47-51页 |
5 “农村土地银行”的现实困境、制度构建与政策建议 | 第51-60页 |
·“农村土地银行”基层合作社发展的现实困境 | 第51-53页 |
·土地价值没有合理体现 | 第51-52页 |
·合作社内部制度缺乏、功能业务有待完善 | 第52页 |
·法律定位不明、土地产权问题突出 | 第52-53页 |
·制度体系构建创新思考 | 第53-55页 |
·“农村土地银行”定性与构建原则 | 第53页 |
·运行体系和组织形式 | 第53-54页 |
·功能与运营模式 | 第54-55页 |
·监管和纠纷调处机制 | 第55页 |
·基层合作社向“农村土地银行”体系过渡的政策建议 | 第55-60页 |
·加大政府的制度构建力度 | 第55-57页 |
·加强合作社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 第57-58页 |
·鼓励基层群众积极主动参与 | 第58页 |
·警惕改革副作用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