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村金融风险研究--以江苏阜宁农村合作银行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原理 | 第10-14页 |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 | 第10-11页 |
二、金融风险的分类 | 第11页 |
三、金融风险的共性 | 第11-14页 |
第二章 金融风险成因的理论分析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经济人假设与金融风险 | 第14-15页 |
一、利益最大化极易诱发不确定性 | 第14页 |
二、偏好多样性直接产生不确定性 | 第14-15页 |
三、投机倾向强化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 第15页 |
第二节 体系内在的脆弱性与金融风险 | 第15-16页 |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 | 第16-18页 |
一、信息不对称与“囚徒困境” | 第16-18页 |
二、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第18页 |
第四节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制度与金融风险 | 第18-22页 |
一、“羊群效应”的国际影响 | 第19页 |
二、流动性危机的境外蔓延 | 第19-22页 |
第三章 苏北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的实证研究 | 第22-46页 |
第一节 苏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概述 | 第22-27页 |
一、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二、目前苏北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 第24-26页 |
三、苏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基本特点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苏北农村金融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 | 第27-32页 |
一、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分析 | 第27-29页 |
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分析 | 第29-32页 |
第三节 苏北农村金融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一、先天秉赋不足 | 第32-33页 |
二、后天免疫缺陷 | 第33-34页 |
第四节 苏北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现存问题 | 第34-37页 |
一、监管机构与机制中的问题 | 第34-36页 |
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五节 江苏阜宁农村合作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 | 第37-46页 |
一、基本概况 | 第37页 |
二、信用贷款营运程序 | 第37-39页 |
三、信贷业务中不良贷款问题的情况调查 | 第39-42页 |
四、阜宁农合行信用风险现状与分析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借鉴比较与对策思考 | 第46-62页 |
第一节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管理比较 | 第46-52页 |
一、美国模式 | 第46-48页 |
二、德国模式 | 第48-50页 |
三、日本模式 | 第50-51页 |
四、印度模式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国外经验的共性分析 | 第52-54页 |
一、组织体系较完整 | 第53页 |
二、行业自律较健全 | 第53页 |
三、扶持多干预少 | 第53-54页 |
四、法制明确规范 | 第54页 |
第三节 借鉴及启示 | 第54-56页 |
一、发展多样性的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模式 | 第54-55页 |
二、建立金字塔式的行业管理体系 | 第55页 |
三、加大政府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扶持力度 | 第55页 |
四、完善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法规制度 | 第55-56页 |
第四节 加强苏北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 | 第56-62页 |
一、营造风险管理的外部条件 | 第56-58页 |
二、完善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 | 第58-60页 |
三、健全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