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低空急流对我国褐飞虱北迁的影响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褐飞虱的分布与为害第10-12页
   ·我国境内褐飞虱的来源第12页
   ·褐飞虱在我国的迁飞规律第12-13页
   ·研究褐飞虱迁飞的主要方法第13-16页
     ·轨迹溯源法第14页
     ·昆虫雷达观测迁飞虫群的空中动态第14-15页
     ·区域性预测模型的建立第15页
     ·气象模式的广泛使用第15-16页
   ·天气条件对褐飞虱迁飞的影响第16-17页
   ·国内外关于LLJ对昆虫迁飞影响的研究情况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0-24页
   ·材料第20页
     ·虫情资料第20页
     ·气象资料第20页
   ·方法第20-24页
     ·ArcGIS 9.0第20页
     ·Grads气象分析软件第20-21页
     ·Hysplit粒子扩散模型第21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21-24页
       ·1978~2006年数据处理方法第21-22页
       ·2007年数据处理方法第22-24页
第三章 褐飞虱区域性灾变与低空急流统计关系的研究第24-32页
   ·引言第24页
   ·结果及分析第24-30页
     ·LLJ发生与褐飞虱北迁的时间统计关系第24-27页
     ·LLJ发生与褐飞虱北迁的空间统计关系第27-29页
     ·LLJ中垂直速度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第29-30页
   ·结论与讨论第30-32页
第四章 2007年我国褐飞虱发生特征简析第32-38页
   ·我国近3年来褐飞虱的发生简况第32页
   ·2007年褐飞虱在我国发生的等级分布第32-33页
   ·2007年我国褐飞虱发生的时空动态变化第33-38页
第五章 低空急流对我国褐飞虱重大北迁过程影响的个例研究第38-50页
   ·引言第38页
   ·结果及分析第38-46页
     ·个例虫情分析第38-39页
     ·大气动力背景分析第39-46页
       ·LLJ分析第40-42页
       ·LLJ垂直分布第42-44页
       ·LLJ强度变化第44-45页
       ·LLJ中垂直速度场分析第45-46页
   ·结论与讨论第46-50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昆虫病原菌菌株RG-1的分离鉴定及其杀虫毒素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活性研究
下一篇:嘧菌环胺在葡萄和草莓中的残留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