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 1 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概述 | 第10-15页 |
| ·鱼类精于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原理 | 第10-11页 |
| ·鱼类精子 | 第10页 |
| ·低温生物学 | 第10页 |
| ·超低温冷冻保存原理 | 第10-11页 |
| ·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损伤机制 | 第12-15页 |
| ·过冷休克 | 第12-13页 |
| ·寒冷损伤 | 第13页 |
| ·机械损伤(冰晶损伤) | 第13页 |
| ·重结晶 | 第13页 |
| ·溶液损伤和胞内冰损伤 | 第13-14页 |
| ·渗透休克 | 第14页 |
| ·细胞容积变化 | 第14页 |
| ·盐质变性 | 第14页 |
| ·pH值变化 | 第14-15页 |
| ·抗冻剂的毒性及添加和去除方式 | 第15页 |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3 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 | 第17-26页 |
| ·技术流程 | 第17-18页 |
| ·主要影响因子 | 第18-24页 |
| ·目前常用的冷冻方法 | 第18页 |
| ·抗冻液 | 第18-22页 |
| ·降温、解冻速率 | 第22-23页 |
| ·冷冻保存温度 | 第23页 |
| ·抗冻剂的去除 | 第23-24页 |
| ·精子质量检测 | 第24-26页 |
| ·检测方法 | 第24页 |
| ·超低温冷冻保存对精子质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 4 展望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黄颡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 第29-38页 |
| 1 引言 | 第2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 ·精子的采集 | 第29页 |
| ·超低温保存方法 | 第29-30页 |
| ·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检测 | 第30页 |
| ·预处理 | 第30页 |
| ·流式细胞仪观察 | 第30页 |
| ·精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酸性磷酸酶,ATP酶的活性检测 | 第30-33页 |
| ·酸性磷酸酶(ACP)测定 | 第30-31页 |
| ·碱性磷酸酶(ATP)测定 | 第31-32页 |
| ·天冬氨酸转氨酶(Asp)测定 | 第32-33页 |
| ·冻精人工授精实验 | 第33页 |
| ·统计分析 | 第33页 |
| 3 结果 | 第33-37页 |
| ·不同冷冻方法对精子活力的影响 | 第33-35页 |
| ·冻精和鲜精线粒体损伤比较 | 第35页 |
| ·冻精和鲜精酶活力比较 | 第35-36页 |
| ·冻精和鲜精受精率和孵化率比较 | 第36-37页 |
| 4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翘嘴鳜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 第38-44页 |
| 1 引言 | 第3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精子的采集 | 第38页 |
| ·超低温保存方法 | 第38-39页 |
| ·稀释液的筛选 | 第38-39页 |
| ·抗冻剂的筛选 | 第39页 |
| ·冻精人工授精实验 | 第39页 |
| ·不同精卵比下冻精和鲜精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比较 | 第39页 |
| ·同一精卵比,不同冻存时间的精子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比较 | 第39页 |
| 3 结果 | 第39-42页 |
| ·稀释液的筛选 | 第39-40页 |
| ·抗冻剂的筛选 | 第40-41页 |
| ·不同精卵比下冻精和鲜精受精率、孵化率的测定 | 第41-42页 |
| ·不同冻存时间下冻精和鲜精受精率、孵化率的测定 | 第42页 |
| 4 讨论 | 第42-44页 |
| 全文结论 | 第44-46页 |
| 1 黄颡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 | 第44页 |
| 2 翘嘴鳜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 致谢 | 第54-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