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植物配置发展概况和小区现状调查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居住小区绿化景观现状调查 | 第17-19页 |
2 植物配置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 第19-27页 |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居住小区 | 第19页 |
·植物景观 | 第19页 |
·植物配置 | 第19-20页 |
·居住区绿化 | 第20页 |
·植物在园林配置中的作用 | 第20-23页 |
·美学观赏 | 第20-21页 |
·构筑空间 | 第21-23页 |
·文化内涵 | 第23页 |
·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配置原则 | 第23-27页 |
·生态功能性原则 | 第24页 |
·适应性原则 | 第24页 |
·经济性原则 | 第24-25页 |
·协调性原则 | 第25页 |
·季节性原则 | 第25页 |
·植物景观文化性原则 | 第25-27页 |
3 居住区植物配置分类 | 第27-35页 |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组成要素 | 第27-29页 |
·植物种植形式 | 第27-28页 |
·园林植物的生活型 | 第28-29页 |
·不同绿化形式的主导绿化功能 | 第29页 |
·居住区绿地类型分类 | 第29-30页 |
·居住小区绿化空间分类和配置原则 | 第30-35页 |
·中心绿地 | 第30页 |
·组团绿地 | 第30页 |
·宅旁绿地 | 第30-31页 |
·道路绿地 | 第31-32页 |
·入口空间 | 第32页 |
·屋顶花园 | 第32-33页 |
·临街绿地 | 第33-35页 |
4 现阶段我国居住区植物配置现状与对策 | 第35-43页 |
·现阶段我国居住区植物配置问题 | 第35-36页 |
·规划设计时不注重人性化 | 第35页 |
·选择植物时忽视本土树种的优越性,盲目引用外来树种 | 第35页 |
·施工与设计方案不符 | 第35页 |
·养护管理措施不合理 | 第35-36页 |
·植物配置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第36页 |
·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的建议 | 第36-43页 |
·优化绿化植物的选择 | 第36-37页 |
·注重绿化树种的配置关系 | 第37-39页 |
·加大乡土树种运用力度 | 第39-40页 |
·丰富绿化类型 | 第40页 |
·提升植物景观文化内涵 | 第40页 |
·加强设计之后的施工和养护工作 | 第40-41页 |
·主基调及主景 | 第41-43页 |
5 以长沙市麓山枫情住宅小区植物配置的实践案例研究 | 第43-53页 |
·长沙市自然条件 | 第43-44页 |
·区位 | 第43页 |
·地形地貌 | 第43页 |
·气候特征 | 第43页 |
·植被情况 | 第43-44页 |
·长沙市的住宅小区分类 | 第44页 |
·安居型住宅小区 | 第44页 |
·小康型住宅小区 | 第44页 |
·高档商品型住宅小区 | 第44页 |
·麓山枫情住宅小区项目 | 第44-51页 |
·项目概况 | 第44-45页 |
·麓山枫情住宅小区植物配置设计 | 第45-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