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English abstract | 第5-6页 |
| 序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23页 |
| ·公交交通场站规划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 ·公交场站 | 第16页 |
| ·公共交通标准车 | 第16页 |
| ·回车道 | 第16页 |
| ·场站停车能力 | 第16页 |
| ·公交场站用地标准和需求分析 | 第16-18页 |
|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概述 | 第18-20页 |
| ·场站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18页 |
| ·场站规划设计基本方法 | 第18-20页 |
|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公交场站雨水收集利用规划及实践分析 | 第23-35页 |
| ·雨水回收利用的必要性 | 第23页 |
| ·国内外雨水回收利用现状 | 第23-26页 |
| ·德国的雨水利用现状 | 第24页 |
| ·美国的雨水利用现状 | 第24页 |
| ·日本的雨水利用现状 | 第24-25页 |
| ·中国部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情况 | 第25-26页 |
| ·公交场站雨水回收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 第26-27页 |
| ·济南市雨水收集的气象条件 | 第26页 |
| ·济南市公交总公司场站基本情况 | 第26页 |
| ·不同介质的雨量径流数据 | 第26-27页 |
| ·场站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 | 第27-28页 |
| ·收集系统设计 | 第27-28页 |
| ·储存、净化系统 | 第28页 |
| ·雨水利用系统 | 第28页 |
| ·场站雨水收集处理工艺设计 | 第28-30页 |
| ·储存池的容量设计 | 第28-29页 |
| ·雨水处理工艺设计 | 第29-30页 |
| ·公交场站雨水回收利用的综合效益分析 | 第30-34页 |
| ·济南公交场站雨水回收利用可满足车辆保洁需求分析 | 第30-32页 |
| ·雨水收集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地源热泵技术在公交场站建设中的应用 | 第35-45页 |
| ·建筑节能结束应用背景 | 第35-36页 |
| ·热泵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 | 第36-38页 |
| ·热泵简介 | 第36页 |
|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 ·地源热泵技术特点 | 第37-38页 |
| ·国内外利用现状 | 第38页 |
| ·地源热泵技术在济南公交场站建设中的优势 | 第38-39页 |
| ·济南市气候特征有利于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 | 第38-39页 |
| ·公交场站的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有利条件 | 第39页 |
|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 第39-41页 |
|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简图 | 第39-40页 |
| ·室外地下换热系统设计 | 第40-41页 |
| ·热泵机组的设计使用 | 第41页 |
| ·室内空调末端系统设计 | 第41页 |
|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益分析 | 第41-44页 |
| ·全年运行费用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 ·综合效益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公交场站节能规划设计理论总结 | 第45-58页 |
| ·公共交通场站建设的节能减排措施 | 第45-48页 |
| ·场站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 第45-47页 |
| ·场站资源的循环利用 | 第47页 |
| ·公交场站建设的建筑节能 | 第47-48页 |
| ·公共交通场站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存 | 第48-49页 |
| ·公交场站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 第48-49页 |
| ·基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的公交场站设计 | 第49页 |
| ·低冲击开发设计理论在场站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 ·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理念的提出及延伸 | 第49-50页 |
| ·场站规划的低冲击开发模式 | 第50页 |
| ·公交场站规划设计案例:济南市西客站安置一区公交场站规划 | 第50-57页 |
| ·场站基本情况介绍 | 第50-51页 |
|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 第51页 |
| ·规划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 ·总平面的规划设计 | 第52-53页 |
| ·辅助工程 | 第53页 |
| ·配套工程 | 第53-55页 |
| ·能耗指标和能耗情况分析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58页 |
|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