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页 |
·荧光微球分类 | 第9-10页 |
·按基质分类 | 第9页 |
·按负载的荧光物质分类 | 第9-10页 |
·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应用 | 第10-15页 |
·流式细胞术 | 第10-12页 |
·悬浮阵列技术 | 第12-13页 |
·示踪微球 | 第13-14页 |
·乳胶凝集试验 | 第14页 |
·高通量药物筛选 | 第14-15页 |
·聚苯乙烯荧光微球/荧光编码微球制备方法及进展 | 第15-17页 |
·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制备方法进展 | 第15-16页 |
·聚苯乙烯荧光编码微球制备方法进展 | 第16-17页 |
·立题依据、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32页 |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 | 第19-21页 |
·原料与试剂来源 | 第19-20页 |
·仪器 | 第20-21页 |
·疏水性染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21-23页 |
·罗丹明 B 甲酯 | 第21-22页 |
·罗丹明 B 正辛酯 | 第22页 |
·4-烯丙胺基-7-硝基苯并呋喃 | 第22-23页 |
·溶胀法制备高强度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 第23-25页 |
·单分散羧基聚苯乙烯种子微球的制备 | 第23页 |
·溶胀法制备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 第23-24页 |
·溶胀剂及溶胀介质的选择 | 第24页 |
·溶胀剂用量对微球单分散性的影响 | 第24页 |
·溶胀过程的热动平衡 | 第24-25页 |
·染料疏水性对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25页 |
·染料用量对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25页 |
·溶胀法制备荧光编码微球 | 第25-26页 |
·Nile Blue A 与罗丹明 B 正辛酯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25页 |
·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 | 第25-26页 |
·荧光编码微球的表征 | 第26页 |
·共聚法、包埋法、二步溶胀法制备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 第26-29页 |
·共聚法 | 第26-27页 |
·包埋法 | 第27-28页 |
·二步溶胀法 | 第28-29页 |
·荧光微球的稳定性 | 第29-30页 |
·pH 稳定性 | 第29-30页 |
·光稳定性 | 第30页 |
·荧光微球与相应染料荧光光谱的比较 | 第30页 |
·荧光微球的表征 | 第30-32页 |
·表面形貌及粒度分布 | 第30页 |
·荧光光谱及荧光强度 | 第30-31页 |
·溶胀进荧光微球的染料量测定 | 第31页 |
·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流式细胞仪表征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疏水性荧光染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2-37页 |
引言 | 第32页 |
·疏水性染料的表征 | 第32-36页 |
·NMR 及 IR | 第32-34页 |
·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 | 第34-35页 |
·染料的疏水性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溶胀法制备高强度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及编码微球 | 第37-47页 |
引言 | 第37页 |
·溶胀剂、溶胀介质的选择 | 第37-39页 |
·溶胀剂用量对微球单分散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溶胀过程热动平衡 | 第40-41页 |
·染料疏水性对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染料用量对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溶胀法制备荧光微球的流式细胞仪表征 | 第44页 |
·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 | 第44-46页 |
·Nile blue A 与罗丹明 B 正辛酯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44-45页 |
·荧光编码微球的荧光光谱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共聚法、包埋法、二步溶胀法制备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 第47-63页 |
引言 | 第47页 |
·共聚法 | 第47-49页 |
·染料用量对荧光强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粒径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48-49页 |
·包埋法 | 第49-51页 |
·染料用量对荧光强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 第49-50页 |
·染料疏水性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二步溶胀法 | 第51-52页 |
·影响微球粒度分布的因素 | 第51-52页 |
·引发剂对染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6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荧光微球的稳定性及不同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56-62页 |
·pH 稳定性 | 第56-59页 |
·微球与染料荧光光谱比较 | 第59-60页 |
·光稳定性 | 第60-61页 |
·几种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