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前言 | 第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攻栏专项技术训练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攻栏技术的研究 | 第10-11页 |
·攻栏专项技术训练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攻栏专项力量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运动学习与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20页 |
·实验对象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机械法 | 第17页 |
·实验法 | 第17-20页 |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指标 | 第18页 |
·实验方案 | 第18-19页 |
·数据采集处理 | 第19-20页 |
·数据采集 | 第19页 |
·主要实验指标采集 | 第19页 |
·攻栏生物学特征(肌电)的采集 | 第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3 结果 | 第20-29页 |
·主要攻栏技术指标结果 | 第20-23页 |
·重心离栏高度结果 | 第20-21页 |
·躯干前倾角结果 | 第21-22页 |
·起跨角结果 | 第22页 |
·跨栏步距离结果 | 第22-23页 |
·五个栏成绩结果 | 第23页 |
·攻栏生物学特征(肌电)的指标 | 第23-29页 |
·高水平运动员肌电波形特征 | 第23-25页 |
·跨栏训练器肌电波形特征 | 第25-26页 |
·实验组运动员肌电波形特征 | 第26-27页 |
·对照组运动员肌电波形特征 | 第27-29页 |
4 讨论 | 第29-46页 |
·轨迹控制跨栏训练法能够取得更佳攻栏技术教学效果的生物学机理 | 第29-42页 |
·高水平运动员攻栏阶段生物学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使用双负荷点双腿反向用力轨迹控制跨栏训练器练习的生理学特征 | 第32-35页 |
·实验组受试人员攻栏阶段生物学特征分析 | 第35-38页 |
·对照组受试人员攻栏阶段生物学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轨迹控制跨栏训练法对跨栏攻栏技术学习比传统(徒手)教学方法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 第42-43页 |
·双负荷点双腿反向用力轨迹控制跨栏训练法的运动学习机理 | 第43-44页 |
·轨迹控制实现徒手无法实现的难度运动技术感觉 | 第43-44页 |
·轨迹控制抗阻练习使良性技术刺激量倍增,加快了运动技术学习 | 第44页 |
·双负荷点双腿反向用力轨迹控制跨栏训练法效果的专项力量机理 | 第44-45页 |
·双负荷点双腿反向用力轨迹控制跨栏训练法的心理学机理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页 |
6 建议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