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一、前言 | 第10-21页 |
| ·饥饿对昆虫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0-11页 |
| ·微生物的感染或代谢产物可导致宿主昆虫细胞的饥饿 | 第10页 |
| ·饥饿对昆虫寄生物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 第10页 |
| ·多种方式可以模拟昆虫细胞的氨基酸饥饿效应 | 第10页 |
| ·氨基酸饥饿可以诱导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 第10-11页 |
|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类型 | 第11-18页 |
| ·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 | 第11-14页 |
| ·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utophagic programmed cell death) | 第14-15页 |
| ·类凋亡(Paraptosis) | 第15-16页 |
| ·凋亡样程序性死亡(Apoptotic programmed death) | 第16-17页 |
| ·坏死样程序性死亡(Necrotic programmed death) | 第17页 |
| ·丝裂灾变(Mitotic catastrophe) | 第17-18页 |
| ·细胞色素c与鳞翅目昆虫细胞凋亡的关系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背景 | 第19-21页 |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 ·细胞系 | 第21页 |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1页 |
| ·昆虫细胞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 ·细胞培养 | 第23页 |
| ·实验分组及细胞处理 | 第23页 |
| ·电镜样品细胞的固定 | 第23页 |
| ·台盼蓝染色 | 第23页 |
| ·DAPI染色 | 第23-24页 |
| ·MDC染色 | 第24页 |
| ·Lyso-Tracker Red(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染色 | 第24页 |
| ·Mito-Tracker Red CMXRos(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染色 | 第24-25页 |
| ·Gomori染色 | 第25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25-26页 |
| ·Caspase-3活性的检测 | 第26页 |
| ·细胞DNA的提取与电泳分析 | 第26-27页 |
| ·细胞各组分的分离 | 第27页 |
| ·无细胞体系凋亡的诱导及鉴定 | 第27-28页 |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46页 |
| ·饥饿处理SL细胞后,细胞存活率的检测 | 第28-31页 |
| ·台盼蓝染色 | 第28-29页 |
| ·DAPI染色 | 第29-30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30-31页 |
| ·饥饿处理SL细胞后,细胞电镜观察 | 第31-36页 |
| ·饥饿处理SL细胞后,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 第36-41页 |
| ·Caspase-3活性变化 | 第36-37页 |
| ·Mito-Tracker Red CMXRos染色 | 第37-38页 |
| ·Lyso-Tracker Red染色 | 第38-39页 |
| ·MDC染色 | 第39-40页 |
| ·Gomori染色 | 第40-41页 |
| ·细胞DNA电泳分析 | 第41页 |
| ·马心线粒体细胞色素C对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体系和昆虫细胞无细胞体系凋亡诱导的差异 | 第41-46页 |
| ·放线菌素D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42-43页 |
| ·马心线粒体细胞色素c对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体系与昆虫无细胞体系凋亡诱导的差异 | 第43-45页 |
| ·细胞色素c对其他昆虫细胞无细胞体系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四、讨论 | 第46-49页 |
| ·氨基酸饥饿的SL细胞死亡方式的复杂性 | 第46-47页 |
| ·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的相互转换,或界限的不确定性 | 第47页 |
| ·马心Cyto c对无细胞体系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总结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