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区的地理位置 | 第10页 |
·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工作量统计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5-37页 |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 第15页 |
·区域地层 | 第15-29页 |
·(早)古生代外来(推覆)地层 | 第17-19页 |
·晚古生代地层 | 第19-25页 |
·中生界 | 第25-29页 |
·三叠系(T) | 第25页 |
·新生界 | 第25-29页 |
·侵入岩 | 第29-31页 |
·超基性岩 | 第30页 |
·晚石炭世基性岩墙群 | 第30页 |
·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 | 第30-31页 |
·火山岩 | 第31-32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32-37页 |
·构造期次及主要特征 | 第32-33页 |
·构造格架 | 第33页 |
·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 | 第33-34页 |
·各构造单元分述 | 第34-35页 |
·研究区主要断裂 | 第35-36页 |
·新构造运动 | 第36-37页 |
3 冈塘错花岗岩体的特征 | 第37-72页 |
·冈塘错花岗岩体的成因特征 | 第37-49页 |
·冈塘错花岗岩体地质特征 | 第37-39页 |
·冈塘错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 | 第39-40页 |
·中粗粒巨斑状花岗岩中巨斑晶钾长石条纹特征及其成因 | 第40-49页 |
·岩体岩石化学特征 | 第49-59页 |
·主量元素特征 | 第49-54页 |
·岩体稀土元素特征 | 第54-57页 |
·岩体微量元素特征 | 第57-59页 |
·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 第59-65页 |
·U-Pb 同位素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第59页 |
·U-Pb 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 第59-65页 |
·岩体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环境 | 第65-72页 |
·利用主量元素判断 | 第65-68页 |
·利用微量元素判断 | 第68-69页 |
·冈塘错花岗岩体构造环境讨论 | 第69-72页 |
4 冈塘错花岗岩体的地质意义 | 第72-74页 |
5 结论 | 第74-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存在问题 | 第74-76页 |
6 致谢 | 第76-77页 |
图版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