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产品历程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光电成像系统相关理论 | 第14-25页 |
·光学成像系统 | 第14-15页 |
·镜头 | 第15-19页 |
·镜头的四个特性参数 | 第15-17页 |
·景深 | 第17-18页 |
·变焦系统 | 第18-19页 |
·电荷耦合器件(CCD) | 第19-24页 |
·光电成像器件的分类 | 第19页 |
·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电荷耦合器件的分类 | 第21-22页 |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特性参数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自动对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 第25-49页 |
·图像质量评价函数的考究 | 第25-31页 |
·图像质量评价函数的分类 | 第25-29页 |
·选取图像评价函数 | 第29-31页 |
·对焦窗口的慎择 | 第31-33页 |
·对焦区域的大小 | 第31-32页 |
·对焦区域的位置 | 第32-33页 |
·三部曲对焦算法 | 第33-40页 |
·获取变倍镜位置和变焦镜位置 | 第33页 |
·三部曲对焦算法各模块 | 第33-40页 |
·自动曝光与自动白平衡 | 第40-48页 |
·自动曝光 | 第40-45页 |
·自动白平衡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系统的集成与测试 | 第49-65页 |
·硬件的搭建 | 第49-53页 |
·硬件的架构 | 第49页 |
·ARM 主控器模块(S3C6410) | 第49-51页 |
·步进电机 | 第51-53页 |
·软件系统 | 第53-62页 |
·软件架构 | 第54页 |
·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54页 |
·Linux 系统及交叉编译环境 | 第54-55页 |
·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55-57页 |
·驱动程序 | 第57-58页 |
·应用程序 | 第58-62页 |
·实物对焦测试并评估效果 | 第62-64页 |
·实物外观图 | 第62-63页 |
·实物对焦测试及效果评估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件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