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1-12页 |
·绿色建筑定义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 | 第12-14页 |
·国内外绿色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夏热冬暖地区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绿色技术应用实例—佛山某文化建筑三星评估 | 第20-36页 |
·项目介绍 | 第20页 |
·节能与能源利用 | 第20-28页 |
·总平面设计 | 第20-21页 |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第21-24页 |
·空调系统节能 | 第24-25页 |
·照明系统 | 第25-27页 |
·分项计量 | 第27页 |
·可再生能源利用 | 第27-28页 |
·室内环境质量 | 第28-33页 |
·室内热环境 | 第29页 |
·室内风环境 | 第29-30页 |
·室内光环境 | 第30-31页 |
·室内声环境 | 第31-32页 |
·无障碍设计 | 第32-33页 |
·成本估算 | 第33-35页 |
·成本增加 | 第33-34页 |
·投资回报 | 第34页 |
·环境效益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绿色节能技术研究 | 第36-65页 |
·模拟软件介绍 | 第36-39页 |
·DeST 软件分析 | 第36-38页 |
·PHOENICS 简介 | 第38页 |
·Fluent 简介 | 第38页 |
·Ecotect 简介 | 第38-39页 |
·年节电量计算 | 第39-42页 |
·照明年节电量 | 第39-40页 |
·太阳能年发电量 | 第40页 |
·空调年节电量 | 第40-41页 |
·建筑年节电量计算 | 第41-42页 |
·节能计算 | 第42-50页 |
·围护结构对能耗影响 | 第42-46页 |
·节能措施分析 | 第46-50页 |
·建筑布局对风场的影响 | 第50-52页 |
·风环境评价标准 | 第50页 |
·模拟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建筑室内采光分析 | 第52-54页 |
·评价依据 | 第52-53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大厅 | 第54-59页 |
·大厅开启方式对比研究 | 第54-56页 |
·大厅百叶角度选择 | 第56-59页 |
·中庭 | 第59-61页 |
·中庭对采光影响分析 | 第59-60页 |
·中庭对通风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最佳穿孔率的计算 | 第61-63页 |
·模型建立 | 第61-62页 |
·模拟边界条件 | 第62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绿色技术的地区差异性研究 | 第65-75页 |
·《绿建标准》地区差异性的对比研究 | 第65-69页 |
·《绿建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办法 | 第65页 |
·国家与夏热冬暖地区的标准的差异性研究 | 第65-69页 |
·绿色建筑技术对比研究 | 第69-73页 |
·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现状 | 第69-70页 |
·绿色建筑技术对比 | 第70-71页 |
·绿色技术的地区差异性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夏热冬暖地区的适宜技术 | 第75-95页 |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点 | 第75页 |
·夏热冬暖地区适宜技术研究 | 第75-87页 |
·节地与室外环境 | 第75-77页 |
·节能与能源利用 | 第77-84页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第84-85页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第85-86页 |
·室内环境质量 | 第86-87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指引 | 第87-94页 |
·评价指标概述 | 第88页 |
·一般项的分析研究 | 第88-92页 |
·优选项的分析研究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一: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表 | 第101-104页 |
附录二:建筑技术对比表 | 第104-11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件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