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地貌景观定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景观及景观生态学概述 | 第7页 |
·景观格局研究概述 | 第7-8页 |
·景观指数概述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流域地貌形态定量化研究 | 第9-10页 |
·景观生态学研究 | 第10页 |
·景观格局定量研究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论文结构体系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方法 | 第14-18页 |
·实验样区 | 第14-16页 |
·研究样区概况 | 第14-15页 |
·实验样区选择 | 第15页 |
·实验数据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实验所需的软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丘陵地貌景观单元分类与提取研究 | 第18-31页 |
·景观结构分类 | 第18-21页 |
·景观结构分类依据 | 第18页 |
·景观结构的分类原则 | 第18页 |
·景观结构分类体系 | 第18-21页 |
·黄土丘陵地貌景观分类 | 第21-25页 |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概况 | 第21-23页 |
·黄土丘陵地貌景观分类 | 第23-25页 |
·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丘陵地貌景观单元提取 | 第25-30页 |
·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自然地表的模拟 | 第25-26页 |
·基于DEM的丘陵地貌景观单元提取 | 第26-30页 |
·地貌信息遥感图像解译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丘陵地貌景观定量描述指标体系 | 第31-41页 |
·指标与指标体系概述 | 第31-32页 |
·指标与指标体系的含义 | 第31页 |
·指标体系的分类 | 第31-32页 |
·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32页 |
·丘陵地貌景观定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40页 |
·丘陵地貌景观定量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2-33页 |
·丘陵地貌景观格局定量指标的选取方法 | 第33-34页 |
·地貌景观要素的量化指标选取 | 第34-38页 |
·地貌景观格局总体特征量化指标选取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丘陵地貌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分析 | 第41-59页 |
·韭园沟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 第41-43页 |
·景观要素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 第41-43页 |
·景观总体特征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 第43页 |
·韭园沟流域左岸与右岸子流域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 第43-47页 |
·景观要素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 第44-47页 |
·景观总体特征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 第47页 |
·韭园沟流域上游与下游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 第47-51页 |
·景观要素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 第48-51页 |
·景观总体特征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 第51页 |
·韭园沟流域高程分带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 第51-58页 |
·景观要素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 第52-58页 |
·景观总体特征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2页 |
·研究成果与总结 | 第59-60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